山水之间逐梦“绿富美”

12.01.2018  08:51

  冬游赣鄱别有味,美景如画引客来。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我省旅游市场热度不减,实现“开门红”。

  天蓝山清水秀景美,秀美江西客盈门,旅游是我省一张闪亮的绿色名片。近年来,我省打好“生态牌”,守住青山绿水,垒起“金山银山”,在山水之间逐梦“绿富美”。对绿色发展的坚持,给我省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走“生态路”  吃“旅游饭

  近年来,全省各地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推进旅游扶贫,补农村短板、美乡村风貌、留田园乡愁,让农村更加生态宜居,既让农民口袋“鼓起来”,又让乡村“美起来”。

  新余市欧里镇昌坊村通过发展旅游,吸纳了村里及周边500多名村民就地就业。而10年前的昌坊村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人均耕地少,种植业、矿山开采、石灰加工及传统夏布加工成为村民的主要谋生手段,粗放的发展方式威胁到生态环境。2006年,昌坊村实行产业转型,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才有了今日的局面。大余丫山,几年前还是一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原始山区村落,群众大多在贫困线上挣扎。近年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丫山人吃上了“旅游饭”,每户每年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顺利摘下了“穷帽子”。

  不仅仅是这几个地方,全省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用旅游激活“美丽经济”,打造了一个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样本。近年来,全省乡村旅游逐渐由点及面、串珠成链,覆盖面越来越广,形成了昌九、大赣西、赣东北、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罗霄山脉集中连片贫困区域等5个乡村旅游聚集区,乡村旅游全域发展态势逐渐形成。美了乡村富了村民,成为江西发展乡村旅游走好生态道路、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写照。

  以一业兴  带百业旺

  旅游产业不仅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更是惠民产业,用“旅游+”思维能有效破解“美丽的贫困”难题。我省70%左右的旅游资源集中在乡村,50%左右的市场份额来自于乡村旅游。近年来,全省各地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让更多贫困人口参与分享乡村旅游发展的红利。据统计,2017年,全省通过乡村旅游产生68万个就业岗位,160万人受益,带动45万农民致富增收,辐射全省58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通过旅游扶贫,助推全省3.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我省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农村,这些地区大部分生态良好,具备发展旅游的条件,实施旅游扶贫的潜力和空间大。据测算,全省具备发展乡村旅游基础条件的贫困村(组)约2000个,约占全省贫困村总数的60%。可以说,实施好旅游扶贫将对全省“决战同步全面小康”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将有更大作为。去年10月,省发改委、省旅发委等14个部门联合出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17-2020年)》,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升级。2018年,我省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乡村旅游纵深发展的行动指南,实现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3400亿元,直接、间接受益农民60万人以上,带动2.2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6.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因绿而美  因绿而富

  旅游业消耗低、污染少、可循环发展,被誉为“无烟工业”“富民产业”“美丽产业”,是典型的“绿富美”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保住了绿水青山就保住了财富之源。

  我省森林覆盖率63.1%,水质达标率在80%以上。在辽阔广袤的祖国版图上,江西恰似一片巨大的绿叶。绿色,是江西最生动的颜色;生态,是赣鄱最大的后发优势。

  近年来,全省大力实施旅游强省战略,旅游接待人次连上台阶,旅游总收入大幅增长,创造了旅游发展的“江西速度”。2016年,我省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8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637.7亿元,分别为“十一五”末的3.6倍和4.45倍。下一步,我省还将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将“满天星斗”融合为“一轮明月”,朝着“绿富美”目标一路快跑。

  生态保护是发展旅游的根本,我省将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之路。省旅发委党组书记、主任欧阳泉华说,旅游强省建设有利于充分释放生态红利,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和谐统一,不断提升江西绿色发展水平,加快绿色崛起进程。

省政协会上的“江财好声音”
1月22日至26日,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南昌召开。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推动生态脱贫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明确,江西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