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为何把皇帝分法家儒家:搞阶级斗争需要

20.01.2014  16:25

  核心提示:为什么要把历史上的皇帝分成法家、儒家呢?这是“文革”的斗争需要。

  本文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12年11月2日05版 作者:巢峰 原题为:刘邦、刘彻是法家吗?

  “文革”中“四人帮”组织编纂的《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把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都列为法家。“刘邦”的概括语是:西汉王朝的开创者。推行法家路线的地主阶级著名政治家。“刘彻”的释文有:西汉极盛时期的著名皇帝和杰出的法家、政治家。他在位五十四年,“内修法度”,重要法家人物,积极推行法家路线。

  汉高祖刘邦用太牢祭孔子,承认儒学在学术上的重要地位。但西汉前期,指导政治学说的是黄老哲学,其次是阴阳五行之学。因而废除秦朝严刑苛法。刘邦在位七年,采取减轻赋徭、招抚流亡,免奴婢为庶人等措施,即“无为而治”。其目的是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既不同于法家的严刑酷罚,也不赞成儒家的繁文缛礼,而是立足于“无为而无不为”。为政宽缓,并非放弃刑罚;“与民休息”,并不否定发展生产和放弃剥削。可见,汉高祖既不是法家,又不是儒家。

  汉武帝凭借前朝所积累的财富与景帝所完成的全国统一,再加上本人的雄才大略,在五十余年的长久时间,对外用兵,扩张疆土,对内兴作,多所创建(主要是水利),把高祖时期道家思想的无为政治,改变以儒家学说为正统的多元政治。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以代替黄老哲学,但“百家”并未废除,各派学者仍可讲学、治学,名臣如汲黯、郑当时、司马德都属黄老学派,张汤则属于法家人物,公孙弘以法济儒,大臣中治杂学、纵横术、阴阳等诸子百家者皆有之。

  可见,汉武帝既非法家,又非纯儒。而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融入各家之长的政治家。因此,也可以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一次大整合。

  《辞海》第二版“汉高祖”条,除叙述其生平外,提及约法三章,废除秦的严刑苛法。在农民战争的教训下,下令免除回乡士兵一定时期的徭役,减轻田赋,十五税一等。“汉武帝”条提及尊崇儒家学说,作为巩固中央集权的武器,以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都忠于史实,均无法家之说。

  为什么要把历史上的皇帝分成法家、儒家呢?这是“文革”的斗争需要。当时在指导思想上认为路线斗争是阶级斗争的产物,而儒法斗争就是中国连绵不绝的路线斗争史;法家代表革命派,儒家代表反动派。“文革”中“批林批孔”,把当代的林彪等同于“孔子”。也只有在无法无天的“文革”中,才会胡乱地编造历史,改变历史人物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