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实录

08.10.2018  18:31

  

  

  时 间:2018年10月8日

  地 点:省展演中心四楼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陈惠龙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发布人:丁晓群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省医改办主任

  嘉  宾:何  桑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省农发办主任

                  曾树波    省发改委收费管理处处长

                  蔡海清    省人社厅医保处处长

  

   陈惠龙: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2017年9月,我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改革一年来,我省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为手段,构建公立医院科学补偿机制,实现全省219所县级和122所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啃下了公立医院改革的“硬骨头”。今天上午,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省医改办主任丁晓群先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省农发办主任何桑女士,省发改委收费管理处处长曾树波先生,省人社厅医保处处长蔡海清先生,请他们介绍我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一周年的有关情况和下一步工作举措,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先请丁晓群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丁晓群: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去年9月9日,我省在全省219所县级和122所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全面推开综合改革,终结了持续60多年的“以药补医”历史,推动新时代公立医院改革发展踏上新征程。今天,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一周年之际,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我代表省卫生计生委、省医改办,向大家介绍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展成效和下步工作。

   主要进展和成效

  新一轮医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重要精神,把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围绕转变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关键环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医疗服务整体效能、人民群众主要健康指标、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点领域有关工作连续九年入选“全国十大医改新举措”,在全国是唯一的省份。自2015年国家层面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以来,我省连续三年考核成绩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中央财政累计奖励近5000万元。具体说来,改革的进展和成效体现为六个方面。

   (一)紧握“主支撑”,科学补偿机制基本建立。

  聚焦综合性医疗服务价格这一主线,坚持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加快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与2017年相比,今年1-8月,全省公立医院药占比为31%,较2017年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为25.1元,同比下降3.3元;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0.8%,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一是降低药品耗材价格。启动实施新一轮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标品种比原中标价平均下降23.62%。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压缩药品流通环节,药品批发企业产业集聚度不断增加。257家医疗机构参与高值医用耗材议价,与全国最低价相比,平均降幅为4.85%。二是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省直公立医院共调整1279项医疗服务价格。新余市先后开展三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全省9个地市同步调整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比价关系。三是落实政府投入补偿。对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合理收入,县级公立医院由省县财政补助20%,剩余80%通过调价补助;城市公立医院由地方财政按不同比例承担,省直医疗机构按10%予以补助,对产生政策性亏损的按取消药品加成金额的5%为上限安排补助经费。我省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未让公立医院自行消化政策性亏损,且实际补偿率达到100%的省份。

   (二)立好“主标尺”,群众就医负担不断减轻。

  坚持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从科学合理控费、实施健康扶贫、开展大病救助等入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一是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得到遏制。推动使用基本药物,今年上半年全省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比达30%。建立重点药品监控制度,20个重点监控药品13个品规采购金额降至20名以后。今年1-8月全省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平均费用同比增幅分别为3.6%和6.7%。地市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次均门急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分别为3.25%和-0.73%,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增幅放缓。二是就医自付比例不断降低。全省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占比持续下降,2017年降至26.94%(全国平均数28.8%)。2017年度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1.48%、59.88%。今年,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将在去年45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40元,并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对25个病种实行基本医疗保险日间手术按病种收付费,患者日间即可完成手术出院,最高达到85%的报销比例。三是贫困人口实现医疗托底保障。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2017年以来,财政按每人每年不低于90元的标准,为全省346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购买大病补充保险,建立了除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之外的“第四道保障线”。先后启动10种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和15种重大疾病专项救治工作,累计免费救治103.79万人次、专项救治5.4万人次。目前,全省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为7.7%,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贯穿“主轴线”,医疗服务绩效显著增强。

  我省卫生投入和千人口床位数、医生数、护理人员数量逐年增长,投入产出比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取得了较好的医疗服务绩效,一是提升效率增绩效。向管理要效率,公立医院广泛开展临床路径管理、DRG医疗服务绩效综合评价,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疾病难度系数(CMI)从2012年的0.68提高到0.79,平均住院日从8.7天下降到6.9天。用信息化增效率,全省所有县市逐步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业务协同、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二是主观能动出功效。以打造“忠诚卫计、活力卫计、担当卫计、幸福卫计、尊严卫计”为引领,激发全系统干部职工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热情,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不断涌现。今年首个“中国医师节”,我省医师获得中国医师奖、“白求恩式好医生”等多项“国家级”殊荣。迄今共两人获评“国医大师”、三人获评首届全国名中医。更有不少普通医务人员的爱心善举为中央媒体报道传播。三是健康产出有成效。主要健康指标实现“一升两降”,2017年人均期望寿命提升至76.0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8.06/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6.0‰。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差异进一步缩小。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15-2017年,居民年平均就诊次数由4.56次提高到4.68次。全省县以上医疗机构门诊量增幅达4.0%,住院量增幅达15.6%。

   (四)用好“主力军”,医务人员积极性稳步提升。

  医务人员是公立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核心力量,我省始终把建立适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作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一环。一方面,注重待遇留人。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5个地市实行了公立医院院长目标年薪制和总会计师年薪制,由地方财政全额负担;在核定工资总额的基础上,允许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收支差额的50%用于医院事业发展,50%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纳入绩效工资总量追加,是全国最早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允许”分配导向的省份。2017年,全省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提高至35.3%,医务人员人均收入达到社平工资的2.23倍。另一方面,注重前景引人。在全国率先按服务人口核定公立医院床位,按床位核定岗位,床位与岗位比例为1:1.3-1.7,其中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总量的80%,统筹解决了编制内外人员的职称晋升问题,拓展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优化儿科医生和基层人才评价机制,在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科研课题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其中对基层医务人员侧重考核评价常见病诊治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水平。

   (五)涵养“主阵地”,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着眼于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服务能力加速提升、分级诊疗加快落实、协同发展成效初显。一是在提升服务能力方面,全面提升县域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党的十八以来,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438.72亿元,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床位和医护配比大幅增加。深入实施“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将122个县级医学学科纳入省县共建计划项目,从技术上、管理上、学术上给予全方位支持。医疗服务体系做强县级、做活乡级、做稳村级。二是在落实分级诊疗方面,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86.56%(全国平均数82.5%)。全省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患者达10.44万例次,其中上转患者6.72万例次,下转患者3.73万例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步推进,截至今年6月份,常住人口签约服务率为38.79%,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为74.5%。探索区域医疗资源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新余市建立了市医学影像共享中心和市医学检验共享中心。三是在促进协同发展方面,严格落实医疗服务体系规划,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等薄弱环节。全省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94.6%的三级公立医院、83.8%的二级公立医院参与同级检验结果互认。医联体建设力促上下联动、区域互动、政策带动、信息助动。369家医疗机构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远程医疗服务,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六)擦亮“主品牌”,医疗服务环境全面改善。

  坚持改革和改善相结合,从群众关切入手,不断改进服务态度、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医患关系。一是坚持“人民至高无上”,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系统大力整治“怕、慢、假、庸、散”五种作风顽疾。公立医院广泛提供咨询服务,开展“厕所革命”和“花园式”、“如家式”医院建设。进一步取消、下放和调整部分行政审批事项,省本级仅保留21项行政许可。全面梳理省本级便民服务事项和行政审批中介有偿服务事项,为医药卫生领域经济和社会主体办事提供便利。二是牢记“患者是我亲友”,着力改善医疗服务。连续多年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重点改善群众在就医等待、诊疗、环境、费用等四个环节的体验。三级医院全面开展预约挂号和优质护理,大部分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实现“银医一卡通”,开展自助挂号、缴费、检查结果和费用查询。推动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地市实现全覆盖。2017年,在全国医院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中,我省医院门诊满意度排名位列全国第4;全省有8个案例入选“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百佳案例”,是入选案例数量最多的省份;省卫生计生委获评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宣传报道优秀组织单位。三是营造尊医重卫风气,着力促进医患和谐。举办首个“医师节”主题活动并多渠道进行现场直播,开辟健康江西“长镜头”、江西医改“进行时”、感动江西“奏鸣曲”等宣传阵地,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在全国率先就医疗纠纷预防处置进行地方立法,率先研发并运行管理系统,实现二级以上医院医疗责任保险全覆盖,医疗纠纷调解“江西模式”入选2017年中宣部等联合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我省在2017年全国平安医院创建考评中排名第一。

   下一步主攻方向

  改革开放四十年,国情、省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健康状况达到前所未有的较高水平。然而,医改作为世界性难题,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医改的难中之难,面临着运行机制需要巩固完善、三医联动改革有待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亟需深化、医务人员积极性有待进一步调动等主要问题。面对新时代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我们将对标改革目标,增强改革定力,完善改革路径,持之以恒将公立医院改革向纵深推进。

   (一)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医改之难,难在体制机制创新,需要进一步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薪酬“四环联动”改革。一是加快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是转变医院运行机制的关键环节,我省将继续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充分考虑医保基金承受能力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比价关系,巩固扩大破除以药补医成果,为建立体现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腾出空间。二是巩固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药品监管体制,对不讲诚信、虚假宣传、掺杂使假、制售伪劣产品的生产经验者,纳入“黑名单”管理,坚决从重惩处,清出市场,终生禁业,并向社会公示。加快推进全省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推广使用国家药品编码,2018年底前,在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公立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使用情况与相关补助资金拨付挂钩。开展基本药物全品种的抽检和全流程的检查,确保群众用药安全。加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建设省级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平台,建立短缺药品及原料药停产备案制度和储备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患者用药不断供。三是加快形成全民健康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全省全面推开按病种付费改革,逐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量,到2020年逐步覆盖到所有医疗机构和所有医疗服务。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聚焦医疗保障领域违法违规和欺诈骗保行为,以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及参保人员为主要检查对象,以住院和门诊服务、药店购药服务为主要检查内容,加强医疗保障反欺诈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医保治理体系。做好抗癌药招采后与医保报销的衔接,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定点专业药店“双通道”政策,患者可按国家谈判后的医保支付价到药房购买抗癌药,仅需支付自付费用,剩余报销费用由医保经办机构与药店定期结算。四是持续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注重医务人员长期激励、向低年资医务人员倾斜,探索实行年薪制、岗位绩效工资制等模式,使医务人员薪酬达到合理水平,全面落实“两个允许”分配导向。

   (二)持续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是造成人民群众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控制目标,要综合施策确保医疗费用增长幅度与医疗服务可及性、群众可负担性,以及健康绩效相匹配。一是定目标。不搞一刀切,综合各地医疗费用总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以及DRG绩效评价结果等,采取要素加权法,合理确定区域医疗费用和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均次费用增长幅度。二是抓源头。加快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分级联动应对机制,实施公立医院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分类采购,全面推行购销“两票制”,建立完善药品耗材相关信息追溯体系。三是严监管。推行核心医疗信息公示制度,公布主要控费监测指标。对未完成控费目标任务的设区市和公立医院,视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惩戒措施。

   (三)持续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立柱架梁”工作的关键性制度安排,核心是厘清政府和医院的关系,重点是推进三个层面改革。一是加强外部治理。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举办和监管权责,政府统筹行使公立医院举办权、发展权、重大事项决策权、资产收益权,审议章程、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实施、收支预算等。履行政府各项投入责任,在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规模与定位的基础上,研究新的补偿办法,帮助化解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等形成的债务,为公立医院改革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加强内部管理。稳步推进制定医院章程试点工作,到2018年底,全省20%的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和10%的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要开展制定章程的试点工作;到2020年,全省所有医院完成章程制定工作,形成引领发展、推动改革、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医院章程。从战略管理、医疗服务流程再造、医疗质量与安全、医院信息化建设、绩效管理等维度推动公立医院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充分发挥各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等治理手段,将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医院财政拨款等挂钩。三是加强党的建设。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明确院级党组织会议对“三重一大”的具体决策范围和院长办公会的讨论与决策范围,建立公立医院党建目标责任制和党建工作质量评价考核制度,并实行医德和医疗服务领域重大行风问题“一票否决”制。省、市、县将组建卫生健康行业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并在机构改革后的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单列处室(科室)作为委员会办公会,协调解决医院党建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计生服务机构、民营医疗机构、涉医社团组织和健康新业态的党建工作。

   (四)持续完善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

  作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我们将把更多地把精力花在行业的宏观管理上,防止市场无序扩张,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一方面,积极谋划新时代体系建设蓝图。围绕提升可及性、可负担性、健康绩效三大维度,大力实施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奏好调结构、补短板、筑高地、降成本、促融合、转机制、增效率“七步曲”,有效解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围绕区域重点疾病,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在全省建立若干高水平的区域医疗中心和专科联盟,辐射提升周边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异地就医。围绕“补短板、强弱项、促联动”的总体要求,把医疗投入和资源配置向基层和贫困地区倾斜,重点加强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力争到2020年底,全省90%的县级综合医院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基本标准要求,30%的县级综合医院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推荐标准要求,确保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另一方面,严格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刚性约束,将公立医院床位数等规划目标分解到辖区内单体医疗机构,建立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分级备案和公示制度。公立医院建设准入和立项必须符合规划设置。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资源配置进行监督评价,重点核查公立医院床位数,对违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暂停财政专项资金安排和等级评审。各地医疗服务体系规划落实情况纳入市县年度政绩考评体系。

   (五)持续开展便民惠民服务。

  把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第一标尺,不断推出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将改革成果要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感受和实惠。一方面,以良好的工作作风使群众暖心。在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开展“人民至高无上,患者是我亲友”专项服务能力提升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以快捷的就医流程让群众贴心。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更广泛推行预约诊疗、加强医疗资源调配、推行日间医疗服务。开展“智慧门诊”、远程医疗、健康信息咨询与管理、诊间结算等便民服务,方便患者就医。逐步实现就诊卡和诊疗信息共享,在医联体内形成一体化的医疗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病人少跑腿。今年底前建设覆盖所有县(市)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六)持续加大改革推进力度。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亲自”要求,进一步健全医改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主要包括“一制度”“一评价”“一考核”。一是健全一项制度。建立健全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的深化医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进展,督促推动解决问题,对改革任务完成进度进行排名。二是开展一项试点。开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以强化党建引领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推动补偿机制、价格机制、人事编制、医保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促进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试点先行和典型示范引导带动作用。三是抓实一项考核。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重点是医疗管理、功能定位、运行成本、服务质量、费用控制、效率效益、医保政策执行等履职情况,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绩效工资总量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同时,健全改革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陈惠龙:

  谢谢丁晓群主任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请举手示意,并介绍所在新闻机构。谢谢!

  

   江西卫视记者:

  针对取消药品加成后形成的资金缺口,我省是如何在财政上支持省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

  

   何桑:

  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为: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

  2017年9月,省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针对取消药品加成后形成的资金缺口,省财政会同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并报请省政府同意,研究制定了三个层次的财政补偿政策。一是对18家省属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部分按10%比例予以补助;二是对产生政策性亏损(调价增加收入和财政补助收入之和不够弥补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减少收入的部分为政策性亏损)的单体医疗机构,再按取消药品加成金额的5%为上限安排补助经费,政策性亏损低于取消药品加成金额5%的据实补助;三是对补助后仍有政策性缺口的全额补助事业单位,由省财政予以兜底保障。2018年2月,省财政依据三个层次的补偿政策,安排下达了2017年9-12月补助资金3300万元,并预拨了2018年补助资金1.03亿元,两项合计下达资金1.36亿元,主要由18家省属医疗机构统筹用于医院事业发展相关支出。

  在按规定下达省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的基础上,我们围绕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积极支持省属公立医院建设发展。一是部门预算中按规定足额安排各省属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购置、离退休人员等费用3亿元。二是从2013年开始,省财政共安排7.2亿元补助资金,采取贴息和补助的形式,对有新院建设任务的省属医疗机构给予补助。三是自2015年起,省财政安排债券资金44.6亿元支持省属医疗机构新院建设,资金可用于省属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医疗设备购置等公益性资本支出。四是按规定下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转岗等培训资金,2018年,共下达补助资金1.8亿元用于支持卫生人员队伍建设。

  下一步,省财政将继续按规定落实省属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和发展资金,与此同时,我们将积极配合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一如既往地做好省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涉及财政部门的相关工作。

  

   健康报记者:

  医疗保险事关群众看病利益的切身利益,请问我省是如何发挥支付方式杠杆作用,助推公立医院改革?

  

   蔡海清:

  医保支付是基本医保管理和深化医改的重要环节,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为更好地保障参保人员权益、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充分发挥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2017年10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55号)要求,我省印发了支付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主要内容是在预算管理、总额控制的基础上,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目前,各统筹地区均出台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具体实施办法,取得了较好成效。

  2018年1月,我厅又会同省发改委、省卫计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按病种收费工作的通知》,在25个病种已实行按病种收费的基础上,结合我省临床实践,新增了75个病种按病种收费,并制订了在昌省直三级医院相应的收费标准,实行最高限价管理。

  自实行医疗保险制度以来,我省一直都在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有效路径。南昌市和新余市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要求在全国推广以南昌市为代表的“将点数法与预算管理、按病种付费等相结合”的支付方式。在2016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峰会上,南昌市按病种分值付费办法还荣获“健康产业公共政策创新奖”提名。

  由于医疗行为的复杂性,没有任何一种支付方式是完美的,在存在相对优势的同时,又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统筹地区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

  下一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深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一是加强基金预算管理。重点是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将单个医院总控变为地区总控,同时提高总额控制指标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二是规范目录管理。严格执行全省统一的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三个目录及支付标准。三是进一步完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在医疗资源比较丰富、医保基金支出总量较大的统筹地区,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探索按人头付费;对精神病、医疗康复等疾病,完善按床日付费;对不能按病种、按床日付费的住院患者试行按人头(或次均)付费;积极探索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普通门诊按人头付费;等等。四是加强医保监管。不断完善医保服务协议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分析工具,加快将监管重点从医疗费用控制转向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双控制,将监管范围从定点医疗机构延伸到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将监管方式从事后处理转向事前提示、事中监控、事后处理相结合,防范基金风险。五是促进分级诊疗工作开展。重点是结合分级诊疗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推进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促进相关部门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引导参保人员优先到基层首诊。完善双向转诊程序,畅通向下转诊渠道。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开展医保总额付费试点。六是加快人事薪酬制度改革。重点是引导医疗机构建立以合理诊疗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规范和推动医生和护士多点执业,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中新社记者:

  我们了解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8年下半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中,要求各地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加快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及时灵活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请问江西在这方面下一步有什么具体推进措施?    

  曾树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省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积极作为,大力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探索新型医疗服务定价方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继去年九月我省全面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并通过其腾出的空间,同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以来,今年我省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如赣州、新余、鹰潭、萍乡、上饶等地进一步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思路,加快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及时灵活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医用耗材等费用腾出空间,先后又有升有降地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下步,省发改委将组织各地做好对本地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十三五”中期评估工作,按照系统、全面、翔实、准确的原则,客观反映改革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根据评估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按照国家要求,提出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政策建议。

  

   江西日报记者:

  近日,我们关注到,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全省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请问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有何重要意义,我们省有哪些具体要求?

   丁晓群:

  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党领导的卫生健康战线的生力军,是党联系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就公立医院加强党建工作作出了系统全面的要求,为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供了政治保障和方向。我省坚持对标中央要求、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务实创新的原则,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5个方面20项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公立医院内部领导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由最开始的“党委领导”到“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再到院长负责制,最后到现在的“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强调了党对公立医院的“院级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这是新时代全面落实党对公立医院领的具体体现,是重大原则性问题,强化了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地位,明确了党委与行政班子议事决策范围与决策机制。

  二是全面加强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明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公立医院领导班子要做到“两个坚决维护”,自觉把“四个意识”落实到治院兴院各个方面,努力成为政治与业务“双强”领导集体;明确选优配强医院领导班子的标准,要求院级党组织书记和院长要有胜任岗位职责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执业素养,做到政治强、促改革、懂业务、善管理、敢担当、作风正;明确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讨论决定医院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人选,依照有关程序推荐院级领导人员和后备人选,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医德、能力、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

  三是落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着力提升基层党建的质量,选强配齐支部书记、副书记和支部委员,确保党组织全面覆盖医院各内设机构,真正“把支部建在科室上”;着力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医德医风建设,不断增强医生职业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和行业自律,营造行业清风正气;着力履行党风廉正建设“两个责任”。聚焦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肃对待,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为确保党的各项改革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我省将在省、市、县组建卫生健康行业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并单设委员会办公室,协调解决医院党建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计生服务机构、民营医疗机构、涉医社团组织、健康新业态的党建工作。

    陈惠龙: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丁晓群主任、何桑主任、曾树波处长、蔡海清处长,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后续进展情况。省卫生计生委印发了新闻素材,欢迎记者朋友们下载查看。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专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