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初中、高中毕业生的信

16.05.2017  03:43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初中毕业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   你好!   读完这封信仅需两分钟,但可能会影响到你一生。初中就要结束了,高中阶段的学校生活正向你招手。也许,你的心里有些忧虑,生怕读高中比初中需要更多的费用;也许,你父母也在为此发愁。那么,收到这封信后,请你放心,请告诉家长: 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保证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     如果你想就读普通高中,国家提供的资助有两项:一项是免学杂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和残疾学生都可享受;二是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每个学生每年平均资助标准为2000元。 如果你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就更优厚啦,国家已经免除了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艺术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学费;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享受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平均资助标准为2000元。   如果你有什么疑问,可以向老师、学校或县教育部门咨询;如果想知道详细情况,还可以登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网站(http://www.xszz.cee.edu.cn)查询各项资助政策,也可以搜索并关注“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查询你关注的信息。   同时,我们提醒你,目前,以发放各类奖助学金为名义的电信诈骗较为猖獗,请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贪图小便宜,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拿不准的,请多向班主任请教,多与家长商量,千万不要上了骗子的当!     希望你读完这封信后,别随手扔了,而是把信拿回家去,给你的父母和亲友看看,或念给他们听听,让他们也了解一下国家资助政策,对你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放心宽心。我们会对你的这一虽小但很懂事的举动表示衷心感谢。 最后,祝愿你学业有成、健康成长!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   你好!   这封信看完大约需要5分钟,希望你能抽空把这封信读完,并顺手@下你的父母和亲友,将信的内容转达给他们。   正为高考冲刺的你可能暗暗为上大学费用而发愁,担心家里无力负担上学的学费、生活费等。如果你有这方面忧虑,那么这封信可以带来好消息,请你放心: 党和政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你尽管发挥才华,我们为你护航保驾!     我国已建立起完善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补偿代偿以及校内各种奖、助、补等全方位的资助制度,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概括成一句话就是: 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三不愁”。    入学前不用愁,助学贷款解烦忧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后,你可以向当地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解决大学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在校期间的助学贷款利息都由国家负担。中西部地区省份(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新生,可以申请新生入学资助,解决路费和入校后的短期生活费问题。    入学时也不用愁,“绿色通道”可以走 。当你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你会看到各校随录取通知书寄送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和家庭情况调查表。你若需要帮助,可以根据要求如实填写调查表,到当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核实盖章。如果你没来得及办理助学贷款,或没筹够上学费用,报到时可凭此表通过学校的“绿色通道”直接报到入学,缓交学费和住宿费。缓交的学费和住宿费可以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来解决。    入学后更不用愁,各类资助全都有 。在你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后,学校资助部门将开展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并依此确定资助措施。如,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解决临时性困难,以临时困难补助等为主。如果你想提高综合能力,并赚取生活补助,还可以申请勤工助学。   如果你有什么疑问,可以向当地县级教育部门或你的高中老师咨询,还可以登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网站(http://www.xszz.cee.edu.cn)查询各项资助政策,也可以搜索“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查询你关注的信息。     十二年苦读不容易,我们为你的努力和坚持点赞!每个人都有暂时困难的时候,但困难不应成为我们前进的阻力。高考在即,希望你能发挥“洪荒之力”去拼一拼,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还想提醒您,新生入学期间,电信诈骗猖獗,请你一定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希望你能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要上骗子的当。有困难,找教育部门、找资助中心、找学校;拿不准,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   少年壮志不言愁,希望你“仗剑走天涯,拼的是才华”!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17年5月8日 编辑:吴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