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作风建设工作会议系列评论之三: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15.05.2018  09:51

  “反弹”是作风建设最大的敌人。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以“一阵风”的突击心态来抓作风建设,就无法形成推动作风建设的合力,作风建设的动力就会逐渐枯竭,作风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就有可能付诸东流。群众最害怕、最反感的就是党委、政府做事“一阵风”,吹过之后烟消云散。如果任由坏风气卷土重来、肆意作乱,不仅前面的努力和心血前功尽弃,还会丢掉群众的信任,掉入“塔西佗陷阱”。

  摒弃“一阵风”运动式的整治模式,就要拿出抓常抓实抓细的态度和耐力,让干部深刻认识加强作风建设对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干部加强作风建设、惜时如金投入发展的紧迫感,督促干部树立起抓作风建设“没有局外人、不当旁观者”的责任意识,推动他们从自身做起、从小处入手、向实处着力,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理念和服务态度上实现根本性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直面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端,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堵住了“舌尖上的浪费”,刹住了“车轮上的腐败”,遏制住了“会所里的歪风”,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作风建设带来的实效,赢得了党心民心。针对“四风”中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已基本被刹住,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仍然突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对我们一刻不停歇地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肃清苏荣案余毒,正风肃纪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干部作风总体较好,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在转作风、正风气上发挥了表率作用,为全省改革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同时也应当看到,我省干部作风上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遇事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有的奉行“实干不如讨巧,能干不如能说,会干不如会跑”的为官之道;有的在工作中光打雷不下雨,延续着“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惯性思维;有的工作缺乏激情、不思进取,干事松松垮垮、拖拖沓沓,大事小办、急事缓办,甚至推诿扯皮。这种干部不想干事、怕担责任的现象也在提醒我们,制度的篱笆不扎紧,作风的警钟不敲响,作风建设就难以实现常态化、机制化。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加强作风建设。加强作风建设,需要着力于增强作风建设的有效性和持久力,来一次长效机制的大建设,从体制机制上进一步破题,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切实把作风建设抓出实效。

  要在完善工作考评机制上破题。加强作风建设,一级有一级的任务,一级有一级的责任。作风问题,只有找准病灶才能对症下药。不少作风方面的典型问题,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些地方到了年底各种检查、考核扎堆,有的检查考核“走过场”,只看文件整得齐不齐、不查工作做得实不实,一些部门在制定目标任务和提出工作要求时,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甚至提出“上午发通知下午就要得到反馈”的任务。这样的工作考评违背了客观规律,逼得基层“见招拆招”、虚与委蛇,才有了基层用于应对检查的“精致盆景”,才有了扶贫干部怨言颇多的“精准填表”。加强作风建设,要更好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注重督导考评机制的引导作用,才能把加强作风建设的正能量层层传递下去。

  要在建立和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上破题。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难免出现瑕疵和失误。如果一味求全责备,动不动搞“一票否决”,工作中的“领头羊”很可能成为失误的“替罪羊”,干部的积极性就会遭到严重打击,进而丧失闯劲、干劲,就会导致“多干事多犯错、少干事少犯错、不干事不犯错”的观念大行其道。要在全省树立敢于担当的良好导向,对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保护激励,鼓励基层创新创造,让大家轻装上阵、担当奋进。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和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心无私欲、一心干事的干部创造宽松的环境,不仅要在他们顺利的时候、获得掌声的时候给予支持,更要在他们出了差错、出现失误的时候给予包容。

  要在优化选人用人机制上破题。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就会有什么样的民意反馈。有的干部“官老爷”习气十足,接待办事的群众,该讲的话不讲全,该解释的政策不解释清楚,造成群众来回跑腿,甚至让办事的群众自己找政策依据;有的缺乏工作激情,干事没有劲头,松松垮垮、消极怠工。这样“不在状态”的干部不仅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败坏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要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能不能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给作风优良、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以干事创业的平台,给脑子不装事、肩膀不扛事、占位子、混日子的干部“长记性”。

  抓作风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优良作风也不会在一团和气、轻轻松松的氛围中自然形成,而要靠钢铁般的意志和措施锤炼出来。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不断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通过持续发力,把作风建设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实做细。(江西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