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 牢记使命弘扬赣鄱文化--江西省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综述

12.08.2019  15:30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指出:“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井岗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档案馆担负着记录初心、传承精神的重任。近年来,江西省档案馆以社会利用需求为导向,在不断夯实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的同时,扎实做好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为推进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建设、共绘新时代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新画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多管齐下   档案资源建设富有成效

档案资源是开展档案工作的基础。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建立齐全完整、丰富多样的档案资源体系,是档案馆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江西省档案馆通过实施“馆藏翻番”工程,馆藏档案的接收范围从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向二级单位延伸;接收种类从最初单一的文书档案为主向科学技术档案、专业档案、民生档案等各种门类和图纸、声像档案、电子档案扩展;接收方式从移交向征集、捐赠、寄存、收购等多种方式转变,馆藏结构不断改善、内容更加丰富、总量明显增长,馆藏档案由2008年的27余万卷增长到现在的50余万卷,实现了"馆藏翻番"的目标,为档案馆做优服务奠定了资源基础。

以职能定位 根本, 加强 到期档案和“三重”档案收集 职能定位决定着档案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江西省档案馆按照“五位一体”功能要求,联合省人保厅、省国资委和省农业厅等十余家涉民部门出台相关档案管理意见,严格规范接收,不断扩展对新单位、新门类、新载体的接收范围。定期召开省直档案移交进馆单位座谈会,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每年初制发了年度省直单位档案移交进馆计划,及时进行档案质量检查和业务指导,认真做好省直单位到期档案接收工作,接收了一批批到期档案、机构改革中涉改单位档案、婚姻、公证等民生档案,并对按时完成档案移交进馆任务和及时报送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单位进行表彰。同时,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下发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重大活动档案管理的通知》,抓好了已公开现行文件和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档案的收集,开展了重大活动拍摄及江西电视台《江西新闻》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有关江西新闻的收录工作,馆藏重大活动档案已成规模,有效地满足了公众对档案服务的需求。

以地域省情 为特色, 加强革命历史档案征集 江西是革命圣地,是红色档案资源大省。近年来,江西省档案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要求,打造以“四个摇篮”(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共和国摇篮瑞金、人民军队摇篮南昌、工人运动策源地安源)为核心的馆藏资源体系,一大批红色档案被接收进馆,初步形成了具有江西特色的核心馆藏体系。同时,通过征集、寄存、捐赠等形式广开渠道,从国内走向国外、从个人到社会组织,抢救性地征集珍贵革命历史档案。广泛开展档案海外征集工作,先后组织人员赴美国、俄罗斯、英国、芬兰和台湾地区征集了一批反映江西革命历史的珍贵档案,有的档案资料填补了馆藏空白。2016年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历史档案采集工作,已抢救性完成部分赣剧传承人口述历史的采访与拍摄。为纪念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省档案馆与媒体联合开展“新中国70周年——记忆珍藏”主题档案征集活动,目前征集到部分体现江西社会变迁、风土人情革命历史等各类档案资料。通过加强红色档案资源的收集工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红色档案资源资政育人的作用提供了保障。

以公众需求为导向 ,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 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是网络时代对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需要。江西省档案馆按照“三个优先”的原则(优先珍贵档案、优先查阅利用率高的档案和优先民生档案),加强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建设。目前,馆藏46%纸质档案已经进行了数字化转换。建有目录数据650万余条,数字副本1600万余页,存有照片5.27万余张,录音录像电子档案7948GB。通过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开展了远程共享、异地查档、跨馆出证等查档服务,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的服务。

围绕大局   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丰富多彩

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的需求,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近年来,江西省档案馆围绕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重点工作,按照每年一个主题的思路,立足红色档案资源优势,坚持不懈高质量地推进以“一套史料、一个展览、一个专栏”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档案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把江西在土地革命时期是革命大本营、政治主舞台、军事主战场和精神孕育地的重要地位和巨大贡献挖掘出来、讲述开来、传承下来、弘扬起来,持续打造红色档案文化育人江西品牌。其中,“红旗漫卷江西——革命历史档案文献展”和《中央苏区及周边革命根据地档案史料丛书》被列入全省党史文物保护展示重点工程。

开展档案史料编纂研究。 档案编研是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重要部分。江西是文化资源大省。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古色文化,像一颗颗璀灿的明珠,遍布赣鄱大地。省档案馆主动增强服务意识,积极顺应时代需求,扩展选题范围,深入挖掘馆藏资源,编纂出版的《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文化丛书·红色摇篮卷》《辛亥风雷激荡江西:赣军打响“二次革命”第一枪》《防尘扫埃  地净天蓝——回望中央苏区反腐倡廉岁月》《江西抗战》等系列档案史料,成为江西档案文化品牌,绽放出耀眼的光彩,释放出迷人的魅力,为服务文化大省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及时组织编纂《鄱阳湖区开发历史进程及生态建设》,填补了鄱阳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史的历史空白,也为进一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了有益的历史依据,受到了省领导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编纂出版的《铁血破重围  壮举挽危澜——解码中央红军长征起始前后的历史记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评价为“可读性强、内容翔实、信息量大、记录客观、脉络清晰,体现出很高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

举办档案主题展览。 举办展览是档案部门拓展服务功能、扩大社会影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省档案馆先后单独或联合举办了“江西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档案图片展”、“鄱阳湖档案图片展”、“岁月记忆、社会缩影——我的家庭档案展”、“不忘初心、奋发图强——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赣州站、新余站)等系列展览。馆内现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和“红旗漫卷江西——江西红色档案文献展”,前者是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省档案馆联合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等多家单位共同承办;后者是省档案馆的固定陈列展,通过深度挖掘全省红色档案文化资源,充分展示江西革命老区风采。同时,省档案馆还举办送展览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等档案服务活动,把展览办到市民家门口和身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运用 媒体做好 服务 改变“你查我调”、“你问我答”的被动服务方式,通过挖掘和利用馆藏资源,打造“线上+线下”的档案利用模式。一方面,加强了档案鉴定开放步伐,召开了档案开放新闻发布会,在江西档案信息网公布了开放档案目录。另一方面,不断挖掘红土地的红色档案资源,联合省内多家媒体开辟《档案专栏》,解密档案,讲述档案背后的故事,把特色变成优势、把资源化为力量,不断深化党史研究和宣传,让红土地的红色记忆越来越鲜活;在“江西档案”微信公众号开辟档案解密、江西名人、老照片等栏目,为群众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档案文化产品。

加强协作     档案馆教育基地功能不断拓展

创建档案教育基地是档案利用工作的进一步延伸与拓展,是新时代档案部门加强与社会各界联系与沟通、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江西省档案馆  始终把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全社会搭建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使档案馆成为市民学习历史知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成为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并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强化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功能 。为扩大爱国主义宣传教育面,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合作,出台加强档案教育基地建设的意见,开展档案教育基础认定评估,举办档案馆开放日活动,组织中小学生走进档案馆,观摩档案修复、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整理个人成长档案,感受远程查档服务,参观红色历史档案文献展,把省档案馆建成了“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强化 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与南昌大学合作,在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创建了档案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数字档案实验室,在省档案馆创建了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

强化党性教育功能。 与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省委党校等单位,在省档案馆建立党员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把党校、机关的党性课堂设在档案馆,把红色档案资源作为开展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有效解决传统培训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空洞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省档案馆宣传展览处  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