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提升我省民营企业防范化解风险能力的意见》的通知

02.12.2020  17:21

   

各设区市工商联、县(市、区)工商联,省工商联各直属商会:

  现将《关于全面提升我省民营企业防范化解风险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全省各级工商联、所属商会要通过传达文件、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将《意见》内容和精神传达到所联系的会员企业,指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开展和加强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引导民营企业及其经营管理人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依法规范经营,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全省各级工商联、所属商会在指导民营企业加强风险防范化解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与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为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工商联

                                                           2020年11月20日

  

关于全面提升我省民营企业防范化解风险能力的意见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生力军,更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规模不断扩大,面临的风险挑战、问题困难明显增多,民营经济人士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日趋多样。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引领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把握新发展阶段特征,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新发展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现就进一步提高我省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关于民营经济统战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认识和克服眼前的困难,正视企业发展中的短板,坚定发展信心,强化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

   二、坚定政治立场,坚持底线思维,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提高政治能力,防范政治风险。要坚持底线思维,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深刻认识个人的成功既源于自身的努力,更得益于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党,自觉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持和加强在企业建立党的组织和开展党组织活动。

  (二)弘扬企业家精神,塑造良好公众形象。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法治观、事业观、财富观,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树立家国情怀,以产业报国、实业强国为己任,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脚踏实地干事,谦虚低调做人。大力弘扬“厚德实干、义利天下”赣商精神,坚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克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做到富而有德、富而有爱、富而有责。增强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规范自身言行,培养健康生活情趣,塑造良好公众形象。

  (三)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积极主动同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交流,通过非公企业维权服务中心等正常渠道反映情况、解决问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坚持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摒弃投机杂念,做到不踩红线,守住底线。在政商交往中,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建立真诚互信、清白纯洁、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努力做到与公职人员“相处有道”“清而有位”。筑牢依法合规经营底线,不搞利益输送,严禁“围猎”公职人员,严禁权钱、权色交易,严禁赠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

   三、坚持依法治企,有效防范化解企业风险

  民营企业要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及时排查风险易发生点,加强内部管理,着力提高防范风险能力。

  (四)坚持遵纪守法,依法规范经营。全面树立依法治企、合规经营的理念,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严格控制法律风险,将“守法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最基本的要求”纳入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将合规要求嵌入到所有业务的必经流程和关键环节。强化诚信意识,防范信用风险,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不做偷工减料、短斤缺两、以次充好的亏心事。坚决禁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骗取贷款、虚开发票、违法参与招投标、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假冒注册商标、合同诈骗、拒不支付劳动报酬、非法占用农用地、污染环境等犯罪行为。

  (五)明晰企业产权,规范股权结构。加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依法规范企业的设立行为,做到产权明晰, 股权 结构合理。规范家族成员的持股结构和任职情况,避免公司与其出资人的人格混同,防范因产权不清和股权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潜在风险。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引进外部战略投资,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推进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增加职业经理人及技术骨干、员工的持股比重,使企业经营层和骨干人员与企业紧密联结起来,使股东和经营者利益相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立足科学发展,完善决策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防范企业决策风险。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运作机制、议事规则,在董事、高层管理人员、监事间形成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良性互动,建立包括但不限于企业重大事项决策委员会等内部决策运作体系;建立重大经营决策的经济和法律两方面的可行性论证制度,听取法律顾问、企业法务部门专业意见,避免和防范决策失误特别是战略决策失误。

  (七)关注市场变化,及时制定对策。及时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的调整变化,关注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原材料市场、消费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的变化;关注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关注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关注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关注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竞争者、潜在竞争者以及替代品等科学技术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及时制定对策,使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政策的规定和引导方向,避免因外部市场的重大变化而引发企业风险。 

  (八)关注资金安全,合法合规融资。现金流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应加强企业负债合理性评估,在保持适当的负债率和一定的偿债能力基础上,保留一定数量的现金流。根据企业自身实力和特点进行发展,避免盲目扩张造成现金流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通过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合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融资,优化融资结构,避免财务风险。珍惜企业商业信誉和信用记录,通过合法途径获取企业所需资金,不逃废债务,自觉抵制违法违规的金融活动。

  (九)重视安全生产,恪守安全底线。安全生产涉及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坚守的底线。企业应当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设备安全性,对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市场准入制度,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不断改善企业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十)注重产品质量,加强自主创新。按照《 产品质量法 》等 法律法规 的要求,通过包括事后检验、统计技术控制在内的全面质量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安全、环保关。对客户投诉产品质量问题,企业应及时处理,对消费者进行合理赔偿,必要时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缺陷产品进行召回,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企业风险。注重产品结构和新产品的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自主创新带动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价值。

  (十一)关爱企业员工,建设和谐企业。尊重和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到劳动有合同、社保有保障、生产有安全、管理有民主、精神有关怀,引导职工热爱企业。高度重视合伙创始人、职业经理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营销骨干对企业永续发展的重要性,可通过员工绩效考核递延支付、股权激励计划等方式增加企业与核心团队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视企业员工因劳动关系解除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科学安排好人员接替问题。

  (十二)关注舆论反映,积极响应舆情。广泛收集媒体上与本企业有关的信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所在社区、媒体、客户等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关注产品和服务给公众带来的整体印象以及公众评价。遇到舆情事件时,积极主动应对,按照“不惊慌、不害怕、不回避”的方法,实事求是回应社会关切,努力赢得媒体和公众的理解和支持。遇到歪曲事实真相、损害企业名誉舆情,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合理合法维护自身权益。

   四、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完善防范化解风险体制机制

  民营企业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及时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十三)建立风险管理信息收集机制。在战略风险方面,收集国内外企业战略风险失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及与本企业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技术环境、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信息;在财务风险方面,收集国内外企业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危机的案例及与本企业相关的公司获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信息;在经营风险方面,收集国内外企业忽视市场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及与本企业相关的产品结构、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等信息;在法律风险方面,收集国内外企业忽视法律法规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及与本企业相关的法律环境、员工道德、重大协议合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等信息。

  (十四)制定企业风险识别清单。诱发和导致企业风险的主要因素既有普遍性,又与企业的规模、不同发展阶段、所处的行业、所在区域等方面密切相关。企业针对公司治理风险、并购合作风险、品牌策略风险、信息沟通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消费者需求及其趋势风险、技术革新风险、供应链风险、生产销售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政策(法律)环境风险、重大协议和贸易合同风险、重大法律纠纷风险、会计与财务报表风险、金融市场价格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盈利能力风险、融资风险等类别,制定风险识别清单,用于识别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进行系统分类和管理。

  (十五)建立企业风险预警系统。针对不同的监测对象,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系统。建立财务预警系统,企业及各分支机构的财务部门,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的出现进行预报;建立经营管理预警系统,企业及各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人员,根据各个业务环节特有的性质设计不同的风险控制机制,彻底掌握风险的来源和可能的影响;建立全面的风险信息报告系统,企业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其下级风险管理单位,有责任及时、无保留地向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管理层等报告有关风险的真实信息。

  (十六)准确评估和分析企业风险。对收集的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和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风险评估和分析由企业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实施,聘请有资质、信誉好、风险管理专业能力强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企业在评估多项风险时,应根据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和对目标的影响程度的评估,绘制风险坐标图,对各项风险进行比较,初步确定对各项风险的管理优先顺序和策略。根据风险评估和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十七)建立风险处理和应急管理机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制定风险处理预案,明确风险发生时的行动指南,提出解决方案。对新出现的、缺乏风险应急预案的重大风险,企业风险管理部门或责任人应立即与企业管理层、相关部门协调,根据现有的资料及企业拥有或可支配的资源来制定风险处理计划。计划应体现风险处理目标、程序、组织、人员及分工、后勤保障、行动时间表,同时还应包括社会资源的调动和支配、费用控制和实施责任人及其目标。计划制定完成通过后,立即展开全面的风险处理行动。

  (十八)树立风险意识和培育风险文化。根据预防第一的原则,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管理文化融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在相关政策和制度文件中明确规定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要求和内容,促进企业全体人员牢固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的意识和理念,将风险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将风险预防作为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保障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十九)及时进行总结与责任认定。重视和加强风险化解后的恢复工作,及时对风险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如实反映事情的起因、发生过程、处理方法和结果、责任认定、整改建议或意见等,并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进一步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尽快恢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和活力,提升企业品牌和公信力,努力把风险化解变为企业再发展的机会。

   五、加强领导,明确目标,确保防控责任落实到位

  民营企业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要求,强化考核管理,确保风险防控责任落实到位。

  (二十)提高认识,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大中型企业可成立风险控制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风险控制和管理;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风险管理部等专门机构从事风险管理工作;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确定专职或兼职人员来进行风险管理工作。

  (二十一)明确目标,制定方案。企业负责人要把推进本企业防范化解风险纳入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局统筹谋划,亲自部署、协调,加快形成企业高层负责、相关机构实施、各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结合企业实际,研究制定企业防范化解风险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对各项任务进行分解和细化,逐项研究提出落实措施。

  (二十二)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对防范化解风险的推动作用,建立防范化解风险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因违法违规引发重大风险并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