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私家博物馆里的红色记忆

21.09.2016  09:05




        开栏的话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本报今天正式推出“长征精神耀法院——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报道专栏,带领读者重温长征岁月,聚焦当下长征沿线法院建设,感受长征精神在新时代法院工作中的传承和发扬。

        灯开了,展厅里顿时明亮起来。

        3000多件兵器静静地摆放在铺着红布的展台上,斑驳的锈迹仿佛穿越了时空,让耳畔砰砰作响。

        “这是苏区时期红军使用过的前膛装火药铁炮”“这是红军遗埋的汉阳造步枪”“这是红军使用过的长矛”……9月18日,在江西省瑞金市客家文化民俗艺术博物馆里,创办人、瑞金市人民法院法官严帆向记者介绍他30多年的藏品。

        博物馆也是严帆的家,一栋四层高的民宅,在市区一条狭窄的巷子里立了15年。在这里,他既当馆长,又当讲解员、研究员。

        他的收藏很广泛。除枪炮兵器外,还有客家契约文书、民俗物品,仅苏区时期的标语、文告、货币、印章、生活用品等就摆满了一间屋子。

        “红色历史、客家文化。”严帆用八个字概括了他的2万余件藏品和藏书。

        展柜大多是被淘汰的旧物,墙皮也已有些褪色甚至脱落。用现代眼光打量,这座私家博物馆几乎毫无装饰可言,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知名度。全部家当中,有许多堪称“国家级”的宝贝,数以万计的社会各界人士来过这里。

        每接待一拨,他就要把苏区历史重复一遍。“我是老红军的后代,从小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我要把红军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在今天的江西瑞金,把我带回82年前的是挂在展厅墙上的一组照片。

        1934年10月9日,红一军团收到了红军总政治部发出的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指令。次日傍晚,红军总部从瑞金出发,开始了艰难的突围。在这8.6万西征红军中,就有严帆的祖父严庆丰和19岁的堂祖父严庆堤。

        “祖父是红一军团的连长,长征路上受伤掉队后,不幸被敌人抓住,后来牺牲了。”严帆指着一位老人的照片说,这是他的堂祖父严庆堤,长征出发时是红一军团通讯员,幸运地活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少将军衔。

        戎马一生的严庆堤留下了许多感人故事。“长征初期,红军占领界首后与敌人进行了一场激战,几十米长的电话线被炸得七零八落。”严帆回忆说,眼瞅着要接好了,发现还差一米多。堂祖父来不及多想,展开双臂,一手拉一端电话线,电话接通了!一道道命令,一波波电流,源源不断地通过他的身体……

        自小听着祖辈的革命故事长大,对于严帆而言,红军的历程也是祖辈的生命历程。血液里流淌着的红色基因促使他不断挖掘这座富矿。

        1992年,严帆被选调到当时的瑞金县人民法院(1994年设瑞金市。编者注)工作,办案之余他开始了法制史研究。

        在他的论著中有一本红色封面的《人民司法的摇篮》。其中一篇《试述苏区时期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有这样的表述:

        苏区各级审判干部一手拿枪,一手审判,坚持经常普遍地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困难等,为我们党“实事求是”“司法为民”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坚持群众路线是苏区司法优良传统的最显著特色。”严帆介绍说,有大量文献史料详细记载苏维埃审判干部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

        他收藏的一份1932年4月6日的《红色中华》报上,登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村民因灌溉争水发生宗族械斗,并告到苏维埃临时最高法庭。55岁的临时最高法庭主席何叔衡翻山越岭亲自来到纠纷现场,会同县裁判部工作人员组成巡回法庭,召集区负责人开会,妥善处理了两家争抢多年的灌溉纠纷。

        “今天,那些‘自带干粮’‘日着草鞋’和‘夜打灯笼’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历史,但司法为民的精神已经熔铸在审判工作中。”瑞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童溪水介绍说,近几年法院办案数不断上升,但法官们还是坚持下乡,开展巡回审判,对赡养费、抚养费、工伤赔偿等案件实行快立快审快执,尽可能地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童溪水说,分管信访工作两年来,几乎没有当事人找他反映干警办案作风问题的。在去年开展的全省政法机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瑞金法院也位居前列。

        在该院近五年工作报告上,司法为民被细化为更加翔实的数据:为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163万元,发放国家司法救助款82.6万元,公开曝光失信被执行人5059人次,审理涉农民工纠纷案件272件,追偿工资和赔偿款1523万元……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进入法院的矛盾纠纷愈发呈现多元化趋势。当传统解纷方式遭遇现实挑战,当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交汇,老区又将焕发出怎样的活力?

        “我刚到法院那会儿只有二十几个人,公检法三家挤在一间祠堂里办公。现在你看看,多气派的审判大楼,人数也翻了六七倍。”在走进人民司法历史的同时,严帆也见证了老区法治的变化。

        距沙洲坝红井景区不远处,一座综合性、信息化、功能齐全的10层审判大楼格外庄严。

        宽敞明亮的诉讼服务中心,申请立案、递交材料、申诉信访、判后答疑、司法救助等事项均可实现“一站式”办理。视频接访室、律师法律援助中心为当事人向上级法院反映诉求和寻求法律援助提供了便利。设置委派调解室,已同17个乡镇综治中心、45个行政调解职能单位建立了对接机制,将矛盾化解在诉前。

        “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传承苏区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长征出发地诞生、成长起来的瑞金法院,类似的红色标语随处可见。岁月流转,对革命传统的认同感并未消失。

        不变的是什么?

        “公正、为民、廉洁”。严帆沉思片刻,平静的眼神里突然有了一种激越。

       

        记者感悟

        长征,从未远去

        胜利会师整整80年了。80年的时间风尘,足以将人世间太多的记忆冲刷得荡然无存。

        长征是个例外。即使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

        追寻的人们不停地追问:是什么支撑那支衣衫褴褛的队伍,将两万五千里充满千难万险的漫漫征程,化为地球上最绚烂的红飘带?又是什么将这时过境迁的两种历史空间紧紧连在一起,引无数人写了又写,忆了又忆?

        那些凝结在纪念馆里的故事,那些定格成照片的瞬间,那些雕刻成文字的精彩,形成了对这一伟大事件的集体记忆——关于理想、信念、意志、勇气的无限可能性。

        真正属于历史的,同样属于未来。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走向进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总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指引。长征,正是我们苦苦寻觅的精神路标。

        从这一意义来说,今天的我们仍然奋进在“长征”的征途上。而82年前的第一步,尤其值得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