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魏则西事件”引发的思考

17.05.2016  10:19

  ●许秀柏

  “魏则西事件”再次暴露武警(消防)部队医院监管的盲区和死角。自2005年开始通过卫生部门一轮又一轮的整治、打击,承包科室的现象基本销声匿迹,在大城市的公立医院则彻底杜绝,而武警(消防)部队医院承包科室的现象却在“野蛮生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

  一是“成长的烦恼”。医院需要历史积淀,大型公立医院几乎都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有专家、有病源。而武警(消防)部队医院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立起来,且都是综合型,这就决定了这些医院“先天不足”,既缺医师又缺病源。因此,武警(消防)部队医院几乎都处于“半饥饿状态”,为了快速成长,只好出租科室或整体承包给“莆田系”。笔者所在的城市,武警(消防)部队医院大部分科室都被承包了。二是监管的乏力。武警(消防)部队医院是由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局直接管理,地方卫生计生部门不是其主管部门。看到了问题却管不着,管得着的却看不到问题,所以地方卫生计生部门对承包科室事件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莆田系”的成长留下肥沃的土壤。三是维权的艰辛。“莆田系”承包部队医院的费用巨大,一是公关费,二是管理费,三是广告费。为了收回成本和盈利发展,乱宰病人就成了唯一渠道,无病诊断为有病,小病诊断为大病,常见病诊断为疑难杂症,大检查、滥检查、大处方等比比皆是。一旦出了医疗事故,患者很难维权,投诉到地方,地方不敢受理,若“上门讨伐”有武警劝阻挡驾,武警(消防)部队医院便成了“莆田系”违法行医的“避风港”。为此,建议:

  转制“一刀切”。应对武警(消防)部队医院进行彻底转制,全部划为地方管理。一是必须“一刀切”,不留科室、不留病房、不留编制;二是武警官兵可到当地军队医院看病,也可到地方医院看病,并为武警官兵治病开设绿色通道;三是武警官兵治病的付费模式独立运行,一切待遇保留。

  监管“出重拳”。对提供虚假医疗信息广告的网站应重拳打击,巨额处罚;对承包科室违法行医者列入“黑名单”,终生禁止进入医疗及相关行业,并纳入诚信体系监管。

  医改达共识。我国医改已有30多年,一路走来,有收获,但更多被人诟病,即公立医院不公立、公益医院不公益。一是公立医院一定要姓“”,而不是“公不公、私不私”,国家要支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调整相应的配套机制,在人力、财力上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化运行。二是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优质医疗资源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由“三甲”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转移。三是厘清各类医疗主体的定位和行为。“魏则西事件”过后,应制订清晰合理的制度,促进民营医院守法、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南昌市委会原专职副主委)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