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击夜间违法 在犯罪分子最易出现时间布警
原标题:上海打击夜间违法 在犯罪分子最易出现时间布警
近年来,上海市公安局创新警务运作模式,定期组织刑侦、治安、交警、特警等多警种合成作战,探索形成了打击夜间违法犯罪联合查堵工作机制,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提高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上海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白少康强调,要将打击夜间违法犯罪联合查堵行动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通过常态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巩固完善治安巡逻防控、武装应急处突、群防群治防护“三张网”,努力打造上海现代警务机制升级版。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先后组织开展19次行动,破获刑事案件2500余起,查处治安案件160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300余人。今年1月至8月,全市刑事案件接报数同比下降8.8%,“两抢”和盗窃案件分别下降27.2%和16.5%。
今年3月11日零时15分许,上海杨浦公安分局延吉新村派出所民警在翔殷路隧道浦西方向出口设卡盘查,一辆厢式货车看到民警突然减速并欲调头,民警当即上前拦截检查。经查,该车后备箱已被塑料罐填满,罐内储存物品有浓烈的汽油味,同时车内还装设有小马达、吸油泵、拖线板等物品。面对明显的改装痕迹和改装设备,驾驶员张某承认了盗窃油罐车油箱的犯罪事实。
上海地区发案数据显示,每天午夜零时至凌晨3时是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高发时段。如果能在这个时段集中出动警力,在犯罪分子聚居的城郊接合部以及人流、车流密集交通枢纽设卡盘查,就能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
2013年,上海市公安局在郊县分局试点基础上,在全市范围推广打击夜间违法犯罪联合查堵行动。行动频率由一月一次逐步提高到两周一次,并在2014年5月亚信峰会期间达到了7天5次的“最高峰”。亚信峰会闭幕后,查堵行动步入了常态长效机制建设轨道,并按照“力度不减、频率提高”要求不断优化完善。
“行动开始!”9月13日零时,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大厅内灯火通明,上海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陈臻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向各分(县)局分指挥部领导部署工作,宣布启动第23次打击夜间违法犯罪联合查堵行动。
1700余名民警、520余辆车辆和4艘公安舰艇分赴全市137个预定卡点。
《法制日报》记者在指挥大厅看到,巨幅屏幕上显示着全市各主要交通枢纽的实时画面,指挥员轻推摇杆、轻点鼠标,可以调取切换各卡点工作场景,实现了“点对点、点对面”扁平化指挥调度。
据介绍,各卡点设定建立在比对110报警信息、发案数据变化、人流车流模拟测试结果等“大数据”的基础之上,确保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尽可能在犯罪分子最容易出现的时间、地点撒网布警。
9月13日凌晨1时30分,记者驾车来到上海南北高架延长路匝道,远远看到前方交警用规范的手势引导车辆靠边。酒精测试、证件查验、打开后备箱检查……民警在短短两三分钟内完成了所有盘查程序,敬礼目送车辆离去。车流虽略有积压,但由于通行速度较快,未形成拥堵节点。
刚刚接受完例行检查的市民王先生对记者表示:“民警检查程序十分规范礼貌,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作为生活在上海的市民,有义务配合民警工作。”
联合查堵行动中,每个卡点由多个警种民警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交警引导待检车流、查控酒驾,派出所民警拦截盘查可疑人员、车辆,刑侦支队民警识别疑点、讯问犯罪嫌疑人。一旁有武装特警警戒,属地派出所设专人比对分析采集取得的可疑人员信息。装备保障方面,防闯关道钉、减速带、警示标志、反光背心一应俱全。
针对部分群众反映一个晚上被反复检查的情况,上海市公安局提升盘查效率,同时尽量减少扰民,专门为每次行动设计了不重样的标志性粘纸,检查完毕后便粘贴在被检查车辆挡风玻璃上,下一个卡点民警看到后便予以自动放行。为确保规范执法,参战民警全部配备执法记录仪,记录检查全过程。各级警务督察部门也派员在全市各卡点随机巡逻,及时发现各类执法不规范行为。
上海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总结推广打击夜间违法犯罪联合查堵行动中形成的经验做法,通过不间断的打击整治行动,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努力构建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全力维护社会治安。(记者刘建孟伟阳 通讯员忻文珂)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