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我上的每个学校几乎都有逸夫楼 谢谢先生
邵逸夫
新华社照片,北京,2014年1月7日 逸夫的楼 1990年5月14日,天津南开大学新建的大型图书馆--逸夫楼落成开放。 新华社记者李昌元摄
“我上的每个学校里几乎都有逸夫楼,谢谢先生,先生走好。”一位网友在留言中这样写道。7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电视)宣布,该公司荣誉主席邵逸夫当日6时55分在家人陪伴下于香港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
以107岁的高龄安详离世,邵逸夫先生为自己绚丽多彩,扶智救世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谢谢”成为所有曾经在逸夫楼里学习过的孩子此时此刻最由衷的祝福。
伴随着内地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对“逸夫”这个名字绝不陌生。从1985年起,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
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他共向内地捐赠了34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遍布中国各地。
教育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终动力,是炎黄子孙枝繁叶茂的根基。只有教育发展了,国民素质才能提高,社会才能创造活力,思想才能广播世界。十年育树,百年育人,邵逸夫先生用数十年时间给内地留下一座座培养栋梁之才的“逸夫楼”,帮助数不清的学生获得了改变自身命运的知识“武器”,并在不同的舞台上回报着邵逸夫先生的善举。
根据凤凰网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民众认为“在内地超过50亿元的慈善捐款、逸夫楼遍布各大学”是邵逸夫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更有超7成的民众对他最深的印象是“慈善家”。
邵逸夫先生是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楷模,对教育事业的鼎力支持让他在祖国内地享有崇高的地位。邵逸夫先生躬亲实践,关心教育、热爱教育、回报教育,是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和爱惜,并加以继承的精神之源。
香港的“邵氏”是娱乐教父,祖国内地的“逸夫大楼”是教育星火,邵逸夫先生毕生的心血需要香港和祖国内地以及全球的华人共同传承下去,让“邵氏”永不落幕,让“逸夫楼”永远矗立。(记者 张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