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军用钞票:有明显的辛亥革命标志

21.07.2014  15:06

  武昌起义后,上海革命党人立即响应。11月4日上午,上海宣告光复。6日,沪军都督府成立,陈其美任都督。为了筹集钱款、稳定金融市场,沪军都督府于同年11月21日,在上海南市开办了中华银行。因为中华银行的主要职责是奉令发行中华民国军用钞票,所以自成立之日起,其发行的名为中华民国军用钞票的纸币也立即面世,参与流通。

  为了尽快筹得所需巨款,在中华民国军用钞票发行过程中,沪军都督府一方面鼓励工商界人士采取积极姿态,参与军用钞票的认购;另一方面是全力维护军用钞票的信用,政府以刊发告示的形式明确中华银行的工作程序,规范军用钞票发行,竭尽维护钞票的信用。中华民国军用钞票因为信誉良好,可以在上海所有华商银行间自由兑付,钞票的币值与银元挂钩。有学者据票面特征考证,军用钞票是委托上海集成公司采用证券纸,用石印机印刷。辛亥革命前后,上海地区的印刷业非常发达,其中,上海商务印书馆和上海集成公司承印的辛亥革命纸币种类最多,贡献最大。中华银行印制、发行军用钞票后,影响广泛,其他各省也纷纷来沪订印钞票。

  中华民国军用钞票,共有伍角、壹元、伍元、拾元四种面额。这四种钞票除了面额、票幅、颜色不同外,其他图案均一致。钞票正面四周花框围绕,四角花草中心处书写表示面额的数字。正面主体图案为中国传统的花草图。框式花栏内,上端横书“中华民国”、“军用钞票”八字。在中间表示金额二字的两旁,印有“上海通用银元”,说明此种票是折银票。此外还印有“只认票不认人”及“凭票即付”、“执此为照”等寓意防伪识别的字样。票右边还盖有篆字“军用钞票”骑缝章。票背面为英文,其中有红色英文“上海”字样及财政总长沈缦云的英文签名。据一位军用票收藏家考证,有一种拾元军用钞票券面盖有一长方形印章,名“革命债务调查委员会”、“已登记”等字样,证明此券已向革命债务调查委员会登记兑现,更可证明此券在第二次革命时也曾使用。

  中华民国军用钞票的票面风格和设计特点极具历史时代意义,带有明显的辛亥革命标志。“中华民国”、“沪军都督”、“军用钞票”这些词语代表了新生政权的建立和钞票发行的性质、作用。当时中国同盟会的《民报》采用黄帝纪元,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立即采用黄帝纪元,后各省政府亦跟着使用,所以中华民国军用钞票也采用黄帝纪元,印有“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字样。

  军用钞票最初发行非常顺利,但1912年春天在上海发现假钞。为维护社会安定,沪军都督府于6月下令回收全部军用钞票,禁止再次流通。中华民国军用钞票存世虽然只有数月,但由于信誉良好,很受百姓欢迎,当时沪军都督府的财政收入全部来源于此。虽然中华民国军用钞票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沪军都督府财政匮乏的局面,但对维持上海城市商业活动的正常运转和巩固新生革命政权,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