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的那些学霸

17.06.2014  16:20

  史上最牛考试高手大学霸是谁?传说是苏轼、苏辙兄弟。《师友谈记》里写这哥俩一起去参加考试,当时的首辅韩琦知道后,对在座的诸位客人说了一句话:“二苏在此,还有那么多人敢参加考试啊?”此语传出,据说那次的考生“去者十八九矣”。

  当时的考试,是定在农历八月,不巧,快考试了,苏辙病了。韩琦知道后直接找皇帝:“今年来参考的人,就是苏轼、苏辙最有名望,可是苏辙生病了呀。如果这哥俩有一个不能参加考试,就有负众望,不如改期?”皇帝居然同意了。于是,考试向后延期二十天,改成了九月,而且以后就永远定在九月份了。这算是因学霸而起的考试改革吧?学霸这么受照顾,考试成绩真的好吗?关于这次考试,有不少传说,比如有人说第六题苏东坡不知出处,看见旁边苏辙敲了敲笔管,恍然大悟是出自《管子》。为此,《四朝闻见录》的作者叶绍翁特别做了辟谣:那次考试的第六题“形式莫如德”,和《管子》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过苏轼确实答错了,他认为是出自《诸侯王表》,而苏辙答对了,出自《吴起传》。

  北宋的另一位学霸叫李觏。这位李学霸饱读诗书,就一本没看——《孟子》,他不喜欢这本书,看不下去。考试的时候,果真有道题,他想不起来路了,于是说:“本人无书不读,就不爱看《孟子》,这道题我不知道,那一定出自《孟子》。”猜出来了倒是答题啊,李学霸气性大,“拂袖而出”,不考了,留下了一个“人皆服其博”的名声。

  明清交接之际,战乱频生。《燕居续语》中讲到一位王玉殿,这人在崇祯年间考中了武解元,正准备参加会试呢,明朝没了。可他没有放弃,在顺治年间考中了会试第一,接着又拿下了殿试的第一名,玩了一个跨朝代的“连中三元”。之后去福建任职,与郑成功作战,先后升调陕西都督同知、天津总兵,退休后九十岁去世。这位武状元,可算考试牛人。

  不过就算是学霸、牛人,考试时也有一怕,就是怕外界干扰。这时候故事就来了——有两位学霸,一个叫孙毓汶,一个叫翁同龢,哥儿俩同在咸丰六年考中进士,孙是一甲第二名,翁是一甲第一名。接下来就要殿试争状元了。他们两家是世交,实力也不相上下,外界都认为,今科状元要在他们中产生。

  翁家离皇宫稍远,按例在考试头天晚上,要进城租个住处。恰巧孙家离皇宫近,就请翁同龢来家吃晚饭。翁同龢也没多想,吃就吃嘛,结果一顿饭吃个没完,那头孙毓汶早就睡了,孙家人还和翁同龢饭桌前海聊呢,翁同龢也不好意思就走。直到半夜,孙家才说哎呀明天还考试呢,赶紧回去休息吧。

  翁同龢回到宿舍,人刚躺下,周边突然鞭炮齐鸣,而且没完没了,闹得他一晚上失眠。第二天一早去考试,拿起笔来,头晕目眩,连题都看不下去,心说完了,这回要名落孙山了。可天无绝人之路,翁同龢一摸考袋,里面还有根人参,他赶紧放进嘴里一嚼,这下才有了精神,发挥了学霸功力,答完卷子,夺下状元。所以翁同龢又有个绰号,叫做“人参状元”。

  考完了一放松,翁同龢这才琢磨过来,这都是孙家算计好的吧?太不仗义了。从此,翁孙两家有了芥蒂,在政治上双方也成了对手,两个学霸斗得翻天覆地。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