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国的拉动作用更突出 无需担心硬着陆

24.02.2014  11:41

  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发展重要引擎(观察者说)

  经济增长持续领跑世界: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初步测算,近10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0%。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陷入低谷。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克时艰,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50%。与此同时,中国在世界各国经济总量排名中的位次快速上升,现已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GDP初步核算数约为56.88万亿元,较上年增加近5万亿元。2013年中国GDP增长率达到7.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同期美国GDP增长率为1.9%,欧元区为-0.4%,日本为1.7%。   2012年以来,受外需急剧下降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有所放缓,一些人担心中国经济会出现“硬着陆”。这一担心是毫无必要的。当前中国经济7.5%左右的增速,是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情况下的正常水平。这一增长速度是使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与中国当前的潜在经济增长率相符合,不仅处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而且在世界上仍属较高增速。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将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正面外溢效应。据测算,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大约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可能超过4亿人次。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为处于中低速增长通道的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拉动亚洲经济的火车头:   在亚洲空前的发展大潮中,中国的拉动作用越来越突出   作为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对亚洲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巨大建设性作用,形成了与其他亚洲国家发展良性互动、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拉动亚洲发展。中国已成为拉动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的火车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首先带动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研究表明,如果不考虑中国经济,近10年来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是下降的。2000年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的贸易额从1000多亿美元增至1.3万亿美元,已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重要投资来源地。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额已超过中国与欧洲、美国的贸易额之和。在亚洲空前的发展大潮中,中国的拉动作用越来越突出。   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加强各经济体间经贸往来,对于保持亚洲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一方面,中国积极推进同亚洲国家的经贸合作。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实施,双方经贸往来更加活跃。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总额达442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8%,东盟跃升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在中国的支持和推动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已正式启动。另一方面,中国积极推进同亚洲国家的财政金融合作。2012年5月,清迈倡议多边化资金规模扩大1倍至2400亿美元,中国仍保持32%的最高出资份额。截至2013年底,中国与亚洲国家和地区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额约1.5万亿元人民币,为促进区域经贸往来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提供了强大支持。中国还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倡议。   成为联系亚洲与外部世界的经济枢纽。长期以来,在亚洲地区的国际生产网络中,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东盟、日本、韩国处于分工链条的不同位置,这些国家向中国出口附加值较高的中间产品,而中国则承担最终组装工序,并出口到欧美市场。由于在亚洲生产网络中主要从事组装环节,中国成为联系亚洲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枢纽,既带动了周边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增长,也加强了亚洲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