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昌教育大改革大发展亮点回顾(中篇)

28.11.2014  12:20

  江西日报记者 杨建智 通讯员 袁冰

  当城市的发展已日新月异,当百姓的期待已水涨船高,教育该如何顺应变革,乃至推动变革?

  2014年的南昌,在“一江两岸、双城互动”的基础上,老城区征迁改造、腾笼换鸟势如破竹,新城区建设热火朝天、如火如荼,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正当其时。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回归高质量、精细化要求的新背景下,人们对文化教育的期待更赋予了南昌教育新的历史使命。

  不负时代呼唤,推动城市进步,这是南昌教育人给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新校建设

  重点工程拉大教育格局

  2014年的南昌,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在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中,南昌教育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快速推进,影响深远。

  学前教育一直是教育的“短板”。2012年,南昌提出了“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在城区新增公办幼儿园16所,初步缓解城区部分区域公办幼儿园布局空白问题,并推动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截至2014年,南昌新增公办幼儿园456所,首期“三年行动计划”即将完美收官,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即将推出,“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南昌教育的重点。2014年,南昌启动了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行动计划,计划逐步投入资金10亿元,用三年时间,城区规划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8所,新增910个教学班和44000余个学位,大大缓解了城区义务教育学位供需矛盾。

  面对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捉襟见肘”的局面,南昌新建、启用了南昌三中、十九中两所老牌重点中学高中部。2014年,南昌一中朝阳新城新校区正式招生开课,九龙湖示范性高中启动前期筹备工作,实验中学高新校区、朝阳中学也已完成征地、设计等前期工作。

  为推动薄弱地区教育发展,南昌大笔投入资金扶持10个涉农县区(开发区)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目前,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亮点新校”已遍布全市各个角落。

  【点评】大手笔规划、大投入建设,实现了教育资源老城大均衡、新城无盲点,打开了南昌教育发展的新格局,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之源。

  学区改革

  一把“金钥匙”破解“老大难

  热点名校“撑不下”、普通学校“吃不饱”、新生报名遭遇“择校热”,国内教育的“老大难”也一度成为南昌的“教育之惑”。冷热不均,根本原因还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问题倒逼改革,一场影响深远的学区调整行动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

  名校退城进郊,是学区调整的重头戏。通过在新城区建设名校新校区,2014年南昌新增优质学位1100个,大大缓解了新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老难题。

  大学区管理制度的推行,是学区调整的创新之举。根据地理位置相近、资源优化的原则,南昌将市区内34所学校组建成10个大学区进行学区化管理。其中,市三中与高新区孺子学校成为“全面管理模式”的模版,南昌二中与经开区实验学校成为“联合办学模式”的示范,南师附小与青山湖区香溢花城小学则是“集团化办学模式”的代表。大学区管理模式,实现了名校管理模式、名师资源的互动共享,推动了学区内教育资源的大均衡。

  学校间的共建帮扶,则打破了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学区藩篱。2014年,南昌市确定南昌一中与十二中、南昌二中与二十六中、南昌三中与二十三中、南昌十中与八中、南昌十九中与南昌二十中、南昌外国语学校与麻丘高级中学、南昌铁路一中与十六中、实验中学与江右艺术高中、南昌县莲塘一中与南昌现代外国语学校、新建二中与新建三中为共建帮扶学校。作为主体校的重点中学,全力帮扶与作为成员校的非重点学校,实现了教学资源、教学成果的跨学区共享。

  与此同时,南昌还对招生地段划分进行“再造”,在中小学招生报名工作中,对主城区270多条街巷及楼盘招生范围进行调整,将4500多个优质小学和初中学位划为地段内生源。

  【点评】“老大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南昌大学区、跨学区、学区再造的策略再次证明,改革创新是破解一切难题的“金钥匙”。

  县区联动

  城乡一体支撑全面跨越

  在推动市属学校、市区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南昌市全力激发县区教育建设热情,各县区教育发展呈现你追我赶、百舸争流之势。  

  2014年,东湖区投入2000万元建设青桥学校校舍,投入5600万元改建滨江学校,投入100万元建设百花洲小学、育新小学二部、出新幼儿园等4所学校的塑胶运动场;投入150万元对豫章小学一部校舍进行维修;投入350万元新建七里幼儿园,解决了该地段幼儿园教育难的困难。

  西湖区计划在朝阳新城建设教育园区,该园区涵盖南昌一中新校区、云飞路第一学校、云飞路第二学校、水厂路学校、第一幼儿园、第二幼儿园,计划总投资3.5亿元,可容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580名、高中教育阶段学生3000名、学前教育阶段适龄入园儿童720名入学就读。

  青山湖区则计划投入资金近亿元,推动6万余平方米学校新改扩建及6个运动场的建设,同时投入1000万元用于学校内部现代化教学设施增置,确保2014年全区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青云谱区完成了灌婴小学、水榭花都小学、墅溪路学校的新建及万溪学校的扩建工程。湾里区投资1.5亿元建设的可容纳2200名学生就读的湾里一中正式投入使用。同时,湾里区还投入巨资完成了第三小学新教学楼、湾里区招贤幼儿园异地重建、湾里区幼儿园教学楼改扩建等工程。

  【点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随着县区教育的迅速发展,南昌城乡一体的大教育发展格局已逐步形成。

  教学升级

  “组合拳”推动质量大提升

  质量提升是衡量教育发展成效的主要标准。2014年,南昌全力强化“教学中心制”,通过多方培训、科研兴教、科技助教等“组合拳”,使教育质量实现大幅度提升。

  2014年,南昌选派优秀教师、校(园)长参加“国培计划”等各类国家级培训,安排了3.7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全员远程培训,先后组织了300多人参加全省幼儿园安全教育和管理培训班、省级示范幼儿园园长培训班等专题培训。并委托南昌大学等高校,先后举办了中学校长提高培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等,培训人数达3000人。同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召开了“十个重大课题”中期评估会、全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研讨会,开展了“园丁杯”教学评比活动,承办了“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南昌论坛”,还启动了“全国知名教育家型校长”、“全省著名特级教师”的培养工程。如今,一批批师德正、业务精、素质高的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并发挥着“领头羊”的示范作用。

  与此同时,南昌还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14年,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由南昌中小学生组成的科技团队,还在全国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中包揽了足球项目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别的一等奖。如今,南昌城区的教师基本实现了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操作,信息技术正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点评】让教学回归中心位置,让科研成为教育动力之源,让科技助力现代课堂,南昌教育改革的“组合拳”,既切入教育的本质问题,又插上现代信息技术的翅膀,升级发展之间,示范全省、走向全国已是水到渠成!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