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退休工人自掏10万余元 义务修路八年

06.11.2014  20:01

    陈欠如家住丰城市尚庄街道尚一社区,是丰城矿务局的一名退休职工,这位六旬老人把义务修路当成像一日三餐那样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更令人感动的是,为筹资修路竟重回煤矿打工,将辛苦挣来的钱又悉数用在修路上。退休8年来,他自掏腰包10万余元,修路总计50多公里,感人事迹广为传扬。

     修补烂路成为退休后的大事

    陈欠如的家是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矿区棚户房,不到80平方米住着三代十几口人。同事及邻居王建亮介绍,陈欠如在矿区工作时,吃苦和奉献精神便广受称赞,曾连续8年被评为矿务局劳模。

    陈欠如居住的尚一社区是矿务局所管辖的尚一煤矿所在地,常住人口4000多人,流动人口2000多人。因矿区车多人多,深入居民住宅区的许多巷道基本无人管理。还有不少社区居民不愿用自来水,喜欢到两三里路远的一中学取井水,而整条路天晴灰尘大,雨天泥泞多,他亲眼看见不少居民在雨雪天摔倒受伤。街道还有另一段宽3米、长200多米的狭窄水泥路,时常发生撞车等事故,路人经常怨声载道。

    陈欠如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退休前,他经常会利用下班或节假日对路面进行小修小补。2007年退休后,就计划要把修补烂路的事当作退休后的大事来做。于是,他自己拿出2000多元钱,买来铁斗手拖车、铁锹、镐头等工具,将修路基本用具置办妥当。

    辛苦修路家人心疼他心甜

    从此,每天天刚亮,小巷小路上总能看到陈欠如的身影。最初,他将居民取井水的那条小土路和矿区到街道的那条狭长公路作为重点,在小土路铺上水泥硬化,把狭长公路从原先的3米拓宽到4.5米。

    他每天斩草培土,一铲一铲地修补破损路面,几个月下来,工具损坏了无数次,手掌磨出了老茧,脸上晒脱了皮。有居民看到他这样卖命地干,以为是受雇于矿区或街道拿了报酬。但他从不去解释,而是照常每天干活。

    八个多月过去了,这两条共计560米的“老大难”路的新路基终于修好了。他又买来水泥、砂石等,还借了一台小型搅拌机,一鼓作气地为新路基全部铺上了水泥,仅这一项工程,他就费了好几万元。随后,陈欠如的目光又转向了另一条尚庄二小连接集镇的小道,那里常会发生车辆磕碰。于是,他的小推车又开始忙碌起来,整整用了一个月,才将这条狭长弯曲的百余米小道加宽了2米。路修好后,由于小路经不起日均上百辆大小车辆的碾压,很快就出现大大小小的坑洞,日常维修又成了他每天的新工作。

    “除了下雨,老陈没有一天不在外面修路。修完大路修小路,修完小路修小巷,总是闲不住。”这是陈欠如妻子的评价。儿媳也说,公公义务修路,家人没什么好埋怨的,就是大热天一身泥一身汗,她这个做晚辈也看着心疼。而陈欠如却高兴地说:“家人看我辛苦心疼,而我却看着修好的路感到快乐。

    重下矿井挣钱筹集修路资金

    陈欠如每月的退休金1400余元,原本可以过上不愁吃穿的生活,却因为他义务修路而变得生活拮据。特别是家中的住房非常紧张,攒钱买新房成了全家人最大的期盼。

    妻子坦诚地说,老伴修路很拼命,两年前的一个炎夏,他因劳累导致胸膜积水,昏倒在马路旁,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出院的第三天,就拿着工具要去修路,谁也拦不住,她一气之下把他的退休工资卡“没收”了。

    没有了经济来源,痴情于义务修路的陈欠如可急坏了,便想到重操本行下井作业。矿领导见他年纪大,又是为做好事筹资,便特意安排他为矿工送餐,每月工资1700元。有了钱,陈欠如修路的心又活泛起来。

    2012年初,他的两个儿子东挪西借凑齐了30余万元钱,兄弟俩合计买辆货车跑运输,但没几天就出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两个儿子各背负十几万元债务。为了不中断修路,陈欠如怀着对儿子的愧疚,依然没拿下井工作的钱帮助儿子。如今,两个儿子为还债一个下井挖煤,一个外出打工。

    陈欠如义务修路的事迹感动着众人,矿区一些司机见到他走在路上,总会主动停下车问个好,或鸣声喇叭示意。有的司机掏钱给陈欠如表表心意,都被他婉言谢绝。在父亲的感召下,如今他的大儿子陈元庆一有空也会领着一家老少去帮着修路,邻居们有时也会主动来搭把手。居民万友花感动地说:“他不图名不图利,总是想着大家,我一辈子不服人,唯独服他。”(来源:信息日报 游四清、陈财华、记者陈国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