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乔:胯下之辱算哪门子求真精神?

14.05.2015  10:15

  前天晚上7点30分左右,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教学区新1栋310教室。一场名为“解决问题的思维与策略”的选修课即将结束。讲课的老师是该校计算机科技学院的副教授张能立。让所有在场的150余名学生惊讶的是,51岁的张能立在结束这一课时,说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走到教室前门,趴在地上,然后说:同学们,请从我身上跨过去吧。(5月13日《新快报》)

  张教授为这堂课的这个环节准备了足足有两个月的时间,虽然一个简单的躺下动作不需要其它任何修饰,但是要真正做到躺在地上求学生赐胯下之辱,张教授准备两个月,更像是在跟自己打心理战。如果说,这种行为艺术的目的是为了向学生传递敢于用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求真精神,那么让学生从一个前辈、学者、教师身上跨过去,这到底算哪门子的求真精神?笔者认为,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真精神,无异于缘木求鱼。

  胯下之辱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讲的是一个屠夫当场羞辱韩信是个胆怯的人,并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为不逞一时之强,韩信最终选择受胯下之辱。韩信受胯下之辱的美誉传颂至今,寓意为小不忍,则乱大谋,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由此可见,胯下之辱的关键在于一个“”字上,如果将100多个学生与屠夫相比,不仅无法凸显无谓强权的精神,反而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凌辱”一词。

  如果要把张教授比喻成权威,学生能够“勇敢”跨过去就表示敢于否定权威、反抗权威?笔者认为,这种行为艺术实在让人无法理解。从老师身上跨过去能说明什么?而且是在老师自身的强烈要求下跨过去,不仅八竿子打不到求真精神,倒更像是在表演一场关于挑战道德底线、让尊严扫地的“闹剧”。自古以来,胯下之辱普遍被认为是奇耻大辱,是对人的极端不尊重,但凡匐地者,无一不是隐忍者,但凡站立者,无一不是凌辱者。从二者的关系来看,与权威者和求真者毫无关联,到底张教授是如何想到以受胯下之辱教学生敢于打破权威的呢?笔者认为,张教授敢于打破常规教学的精神是可贵的,但是也应该有个底线和度,不应该拿尊严开玩笑。

  从张教授身上跨过去到底能否让学生们突破“怕人”的思维?不可否定,从张教授身上跨过去的确需要勇气,如果不是张教授强烈要求,谁敢跨过去?敢于跨过去,只能说明不怕张教授,显然这种行为艺术是不符合求真精神的,至多体现张教授思维独立、敢于表现、有个性。如果这100多个学生中,不乏有个别学生对张教授怀有不满情绪,早就想让他受胯下之辱,那么张教授欣慰的笑,是不是在笑自己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请张教授在这种极具另类色彩的行为艺术上谨慎而行,如果把学生从“不怕人”的思维引向不尊重人的思维,这种教学方式必然是失败的,建议张教授改用其它的方式教学,让学生易于接受,让社会易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