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社依托山江湖书写“一号工程”大“诗篇”

31.07.2016  08:35

      (图为九江市领导参观万其创新创业园)

                在7月28日召开的全省设区市供销合作社主任会议暨基层工作会上,九江市供销社主任谭晓峰表示,在供销社综合改革中,九江市供销社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全市系统“一号工程”,依托九江的名山(庐山)、大江(长江)、大湖(鄱阳湖)资源,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将资源优势转变成为农服务、助农增收的新路子,打造出一批极具特色的基层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服务协会,焕发了九江基层组织的新生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6月13日举行的全国供销总社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会暨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上,谭晓峰代表九江市供销社作了典型性发言,羸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

结合江山湖,制定三年布局五年规划

                谭晓峰介绍,按照总社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工程”和省社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部署要求,九江市供销社连续三年在县区召开基层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结合九江山、江、湖资源,制定出全市基层组织建设三年布局、五年规划,统筹推动基层组织建设。

                谭晓峰说,供销社改革30年来,一些基层组织走过了“人员改光、资产卖光、组织垮光”之路,对此,九江市供销社早在2010年初就着手基层组织恢复、升级、改造,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制定出台了九江市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高起点、高规划,大胆突破,紧贴本地实际和农民需求,依托特色产业优势,高位嫁接,打造一批具有九江特色的山、江、湖基层组织,为“三农”提供现代高效服务。

                九江的农业产业具有环庐山、环鄱阳湖、环庐山西海、沿长江一线的发展特征,建设具有九江特色的供销为农服务基层组织体系,就是要立足山、江、湖的特点,在地域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上寻找突破口。2014年,九江市供销社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基本形成了基层发展整体理念,即组织和整合全市基层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社、涉农协会,重点打造环庐山茶业休闲产业、沿鄱阳湖水产养殖产业、环庐山西海林果产业、沿长江油菜棉花产业四大农业生产和服务板块,推出了“基层社+农民专业社+综合服务社+协会”的基层发展新模式。

                谭晓峰介绍说,在恢复、发展、建设基层组织过程中,九江市供销社充分考虑了地域、产业特色,对四大生产和服务板块进行了细化分解,明确了环庐山“一市一县一区”(庐山市、九江县、濂溪区)的基层组织要突出“一茶,一游”,即庐山云雾茶、环庐山观光农业休闲游;环鄱阳湖“二县一市”(都昌县、德安县、共青城市)基层组织要突出特色水产养殖;环庐山西海“二县”(永修县、武宁县)要突出特色林果种植、采摘;沿长江“二县一市”(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基层组织要突出油菜、棉花种植生产以及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

围绕山江湖,从五个方面精准发力

                谭晓峰告诉记者,围绕山、江、湖打造供销社特色基层组织,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此,他们主动适应形势,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农民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缺市场、缺信息、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问题,整合“三社一会”资源,从五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是向下倾斜,政策发力。 谭晓峰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基层组织中出现缺人、缺钱、缺物的困局不是一、二年形成的。为此,他们提出面向基层的“四个倾斜”,即市社工作重点向基层倾斜、人才向基层倾斜、资金向基层倾斜、项目向基层倾斜,连续三年开展了基层建设年活动,明确了目标、内容、任务,成立了基层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市社科长、县社股长到基层挂职、蹲点一年时间,指导解决基层困难问题,聘请村级致富能人、农业技术能手、创业大学生到基层任职,提升人才队伍实力。

                五年来,九江市供销社向总社、省社以及市委、市政府申请的新网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和引导资金等120多个项目,7500万元资金全部向基层社、农民专业社倾斜。市、县两级财政5年共拿出3000万元引导资金支持基层组织建设。

                二是盘活资产,资本发力。 谭晓峰说,给钱、给项目是途径之一,但存在着“僧多粥少”的问题,很难面面俱到。拿不到项目资金的基层组织怎么发展?在对基层输血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基层组织的造血功能,对一些有资产的基层社、综合服务社,他们提出了变卖资产改制为盘活资产改制,变存量资产为增量资产,变不动资产为流动资产。通过资本、股本运作,实现了基层社社有资产5年净增5个亿。

                谭晓峰告诉记者,2013年,濂溪区新港基层社在改制和城镇改造拆迁过程中,没有把资产一卖了之,而是通过土地置换、房产置换等资本运作,把一块在村里的1500平米的土地资产通过贷款32元置换到城镇,那时的价值只有50万,现在增值到1200万,资产放大了20多倍。

                与此同时,九江市供销社还对14个经营网点全面升级,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形成了集农家休闲观光、农资日用品销售、群众文化书屋等多位一体、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基层社。

                三是发展电商,网络发力。 谭晓峰说,九江独特的山、江、湖资源造就了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如何变资源优势为基层组织发展优势?在“互联网+”时代下,九江市供销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在实现九江本地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助农增收的同时,又将城市工业品带下乡,满足和方便农民生产生活。

                据悉,他们对市本级、县级社、基层社和综合服务社全面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形成了“一个核心、三大支撑、五家龙头”的电子商务发展格局:一个核心,即市本级“浔农汇”农产品电商平台;三大支撑,即与之合作的三大电商产业园(开发区万其创新创业园、星子县红星羽绒电商产业园、共青城市电商物流园);五家龙头,即分别在星子县、共青城市、修水县、九江县、武宁县打造的5家供销电商平台,实现了“农产品进城、日用品下乡”市、县、乡、村四级联动。

                谭晓峰介绍,修水县供销社打造的三品农产品电商公司,依托基层社、综合服务社,网络已经覆盖到村一级,投资150万元购买的30辆配送车,有效解决了偏远乡村农产品、日用品配送难的问题,形成了电商平台与基层社、综合服务社合作发展的新局面。上半年,系统电商实现销售额15亿元,助农增收8000多万元。

                四是大田托管,服务发力。 谭晓峰说,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农村“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凸显。为解决这一问题,从2013年起,他们在沿江、临湖土地条件较好的九江县、彭泽县、永修县等地开展大田托管服务,托管面积达20万亩,打响了“农民外出务工,供销社进村为农民打工”的服务品牌。

                谭晓峰介绍,位于长江冲积洲的江州镇,按照“自愿、依法、规范、有偿”的原则,依托当地基层社成功组建惠农服务公司,实行统一规划整地,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市场销售“五统一”托管模式,通过购买、整合和租赁社会农业机械,建有1支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农机服务队,拥有拖拉机41台,收割机32台,旋耕机41台等一大批农机设备,实现全面机械化操作,全程托管田地面积达7万亩,占当地耕地面积80%,既实现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基层受益,又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

                五是打造品牌,文化发力。 谭晓峰说,文化发力的主要做法是“上连天线,下接地气”。上连天线就利用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和中国品牌农产品联盟副会长单位的优势,包装、推介九江特色农产品,参加国内外品牌农产品展销推介,提升本地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下接地气就是成立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将分散的农产品经纪人组织起来,整合农产品品牌。

                据悉,在打造农产品品牌的过程中,九江市供销社注重深入挖掘、提炼本地历史人文、茶文化,将文化植入农产品当中,以文化软实力有效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谭晓峰介绍,庐山市、修水县等地专业社对绿茶、红茶注入了庐山云雾、修水宁红茶文化,九江县、濂溪区等地基层社将领办的林果、蔬菜专业社农产品赋予陶渊明、周敦颐等名人文化,不仅实现了专业社的扭亏为盈,更提高了产品的知晓度和美誉度,成功打造出庐山云雾茶、修水宁红茶、易家河柑桔、鄱阳湖大雁等10多个“国字头”全国百佳农产品,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依托山江湖,打造农业合作社联合社

                谭晓峰告诉记者,通过几年的实践,九江市供销社依托山、江、湖优势,基层社已恢复到174家,实现了服务乡镇全覆盖;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2032家,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发展农民专业社367家,成立各类行业协会77家,初步形成了环庐山、环鄱阳湖、环庐山西海、沿长江四大产业型、区域型农合联组织,带动农户12万户,年助农增收15亿元,为九江“三农”发展提供了精准有效服务。

                一是成功打造了环庐山茶业旅游生态农业合作社联合社。 谭晓峰说,他们依托世界名山——庐山、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庐山云雾茶为主导,拉长了庐山生态农业产业链,指导环庐山270多个基层社、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休闲观光旅行社、农家乐120多个,组建茶叶合作社、茶叶协会、茶叶综合服务社等基层组织160多个,形成了环庐山周边集生产种植、加工采摘、农业观光为一体的供销基层组织特色体系,年接待观光游客300多万人次,创收10个亿。

                濂溪区海会镇基层社与庐山碧绿云雾茶专业社、庐山忆恋农民果业专业社合作,共同打造的环庐山农民休闲观光茶业联合社,成员社达35个,年接待游客达120万人次,年收入5个多亿,既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又满足了市民的休闲享受。

                二是成功打造了沿鄱阳湖水产养殖休闲垂钓合作社联合社。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面积3960平方公里,三分之二湖面在九江,利用这一优势,九江讪供销社组织环湖区域基层社领办、合办鄱阳湖水产、水禽类养殖专业社,扶持农村能人新建专业社,市社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市农经人协会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带动当地一万多户农民发展珍珠、大闸蟹、翘嘴白鳜鱼、小龙虾以及大雁养殖产业等,珍珠养殖面积18万亩、大闸蟹养殖面积15万亩、小龙虾养殖面积10万亩、鄱阳湖大雁6万只,这些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有的远销欧美,真正做到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三是成功打造了环庐山西海林果休闲养生合作社联合社。 庐山西海地跨武宁、永修两县,是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为一体的山岳湖泊型特大景区,其农业发展主打林果、休闲养生,柑橘、葡萄、黄桃等,特色林果远近驰名。

                在这一区域,九江市供销社通过开放办社,由当地基层社、综合服务社采取项目、资金、土地入股等形式,先后打造了赛芳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易家河独一处柑桔等60多家农业企业、专业社,并整合组建了庐山西海林果休闲养生合作社联合社。

                据了解,永修县第九届采桔节不仅由张赛芳生态农业专业社冠名支持,而且成功以赛芳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为引领,以306省道为主线,开辟了易家河至司马十里柑桔采摘园,整合资金80万元,在易家河、司马两村分别建立了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仅柑桔一项年交易额就达到3个多亿,年接待采摘游客150多万人次。

                四是成功打造了沿长江棉油农业休闲观光合作社联合社。 万里长江横穿九江,岸线长达152公里,在省内具有唯一性。一方面,千万年的江水冲击,在沿江地区及江面形成大面积冲击平原和冲积洲,这些土地不仅土质肥沃,且地面平整,面积达120万亩,十分适合油菜和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具备发展机械化现代农业的条件。

                2013年起,九江市供销社在沿江的彭泽县、九江县等地先后建起一批大型油菜、棉花农业示范园,并成功举办了两届万亩油菜花观光节。长江穿城而过形成了便捷的水运交通和优良港口,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沿江地区仓储物流发达。彭泽县在沿江建有年仓储能力15万吨的棉花交易市场,带动周边各地基层社、专业社120多个,成立了棉油农业休闲观光合作社联合社,大力发展棉花、油菜种植产业,年产值20多亿。

                九江市供销社还通过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健全了基层组织体系,延伸了经营服务网络,有效整合了市、县、乡、村四级网络资源。去年,九江全市供销系统实现购销总额418亿元,其中基层供销社购销总额达165.02亿元,占比39.5%,基本构建起全方位、立体性的基层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增强了为农服务实力,提升了为农服务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