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湖防洪大堤主体下月基本完工
共4.72千米长;挡墙至大堤之间将建赣江西岸最长景观带
为了提高赣江生米九龙湖段的防洪标准,改善通航能力,九龙湖防洪大堤工程于去年3月正式开工,计划在2014年5月全部完工。
昨日,记者沿着河岸走进施工现场。“如今,高喷防渗墙已全部完工,接下来将加快挡墙浇筑、黏土心墙的进度,在明年1月份之前,大堤工程可基本完工。”项目部负责人徐晖告诉记者。
昨日上午,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开工前荒草遍野的情况已不存在,取而代之则是一个个被堆砌成型的土堆,护岸的大石块成堆被投掷在湖边。曾经钢筋暴露在外的防洪挡墙,如今已全部填上混凝土。在防洪挡墙至大堤之间即将建设赣江西岸最长景观带。
进度
高喷防渗墙、石造基床已完工
徐晖表示,九龙湖防洪大堤工程分为两个标段,第一个标段为3200亩滩涂的吹填工作,第二个标段是土建和金属结构。其中,一标段由于赣江水位的下降,已全面停工,经测量核实累计完成吹填工程量约540万立方米,完成吹填总量的65%。二标段施工正常,截至目前,高喷防渗墙、石造基床已全部完工,石造固岸完成总工程量91%,挡墙浇筑完成71%、黏土心墙完成73%。
徐晖告诉记者,“明年1月份之前,4.72千米的九龙湖防洪大堤主体可以基本完工,但是吹沙造地可能还要明年才能完成,因为目前赣江水位过低,不利于吹沙造地;此外新建的斗门电排站,也要等到明年汛期来临之前才能完工。”
斗门电排站已完成泵房基础工作
由于防洪墙后方的滩涂回填至25.6米之高,这就需要一个电排站能将九龙湖片区及生米镇的来水排入赣江。所以在整体工程中,需新建斗门电排站。据悉,斗门电排站采用自排和电排相结合的排水方式,当外河低水位时进行自排,高水位时采用抽排。
“斗门电排站已完成泵房基础工作,自排闸已完成18节箱涵浇筑,电排闸已完成20节箱涵浇筑,电排站前池挡墙及泵房基础已完成,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60%。”徐晖表示,预计在明年汛期前(5月份)完成斗门电排站的主体建设,确保九龙湖片区及生米镇的排水通畅,安全度汛。
规划
建造人文绿化带亲水平台
在总工程中,根据赣江沿岸地形将考虑进行城市滨水广场、郊野自然风光、亲水休闲活动区(亲水平台)等特色建设,为市民闲暇之余提供聚会、交友、散步及观赏、休息、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将其打造为南昌市人与自然相融合、山水、人文景观独具特色的风景带。
生态护坡防水土流失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现场护坡及挡墙的建设,将会考虑在大堤至挡墙间布置绿化带,在赣江常水位至10年一遇洪水位之间选择生态混凝土护坡,选择生态亲和性较高的护坡材料,适宜水生植物生长。
“生态护坡的作用非常大。首先,植被的深根有助于护坡整体加固;其次,还能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截留降雨、削弱溅蚀,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再次,植被能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赣江生米九龙湖防洪大堤工程完工后,防洪面积达108平方公里,保护人口100万。”徐晖表示,工程完工后,将连通九龙湖所有水系,对生活污水、用水和雨水进行分流。(记者 黄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