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结束对英国“超级国事访问” 展示大国外交新实践

25.10.2015  17:02

  央广网北京10月25日消息(记者马闯 邢斯嘉 刘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圆满结束对英国的国事访问后,昨天回到北京。从10月19日开始的5天时间里,习近平主席横跨亚欧大陆,行程近2万公里,出席了30多场活动。既访首都,也赴外地;既看城市,也进乡村;既有严肃的政治日程,也有轻松的亲民互动;既有传统的隆重仪式,也有现代的创意展示——习主席在金秋时节奏响友谊与合作的新乐章,展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实践。

  与此同时,国际舆论高度关注习近平主席此访,积极评价此访是开辟中英关系广阔前景的“超级国事访问”。

  当地时间20日中午,伦敦塔桥和格林公园分别鸣放62响和41响礼炮,这是接待外国领导人访英的最高礼遇。当天,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和丈夫菲利浦亲王迎接习近平夫妇,并举行了隆重欢迎仪式。在皇家骑兵的护卫下,女王夫妇陪同习近平夫妇,乘坐皇家马车前往白金汉宫下榻。当天晚上,女王为习近平夫妇举行盛大的欢迎晚宴。晚宴上,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致辞说,习近平主席对英国的访问是一个重要里程碑,英中关系是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习近平在答辞中引用了中英两国的古话和名言展望中英关系。

  中国有句古语:“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英国也有句名言:“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并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双方应该牢牢把握机遇、携手前行,共同开辟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地时间21日,习近平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在谈到中英关系时,习近平表示,今年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年,两国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

  习近平:刚才我同卡梅伦首相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会谈,就许多问题达成重要的共识,并一致同意,宣布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共创两国关系的美好未来。

  “君子和而不同”,双方对中英关系的新定位向世界表明,作为拥有全球影响的大国,中英都能以长远和战略眼光,超越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差异,积极理性看待两国关系,谋求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当地时间20日,在英国议会皇家画廊的讲台上,首次传出了中国领导人的声音,习近平在这里发表了讲话。讲话中,习近平表达了对此访问推动中英友好关系迈上新台阶充满的期待,还提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英两国关系创下了多项“第一”。

  习近平:英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也是率先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欧盟国家;是除香港外最大的人民币境外交易中心,也是吸引中国留学生、开办孔子学院最多的欧盟国家。英国还是首个发行人民币国债的西方国家、最早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西方大国。可以说,中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习近平引用莎士比亚的名言“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希望英国议会议员为促进双边关系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希望各位登高望远,继续做中英关系的推动者、中英友好的贡献者、中英合作的支持者,为中英关系更广阔、更光明的未来铺设理解之路、架起合作之桥。我坚信,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中英两国人民,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机会,推动两国合作再上新的台阶,中英关系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关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习近平主席在中英工商峰会上的致辞中,分别引用了中国人和英国人熟知的话。

  习近平:中国人讲“疾风知劲草,路遥识马力”,英国人说:“坏天气方见好舵手。”越是在前景不确定的时候,我们越是需要坚定信心。历史经验和经济规律告诉我们,世界经济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但增长终究是趋势。

  引用英国人熟悉的字句,可以拉近与英国人的距离,对于一些问题更容易让英国人理解和了解。在提到“一带一路”时,习近平主席还用了时下比较流行的一个比喻来为大家解疑释惑。

  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是穿越非洲,环链亚欧的广阔的“朋友圈”,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添加进入“朋友圈”。“一带一路”是共赢的,各国共同参与,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条路不是某一家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当地时间21日,习近平主席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发表了题为《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的演讲,这也是他此行篇幅最长的一次讲话。演讲中习近平引用了包括莎士比亚、雪莱等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佳作佳句,现场不断赢得掌声喝彩。在谈到外界对中国的理解和了解时,习近平说不能“雾里看花,水中观月”。

  习近平:了解和理解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的大国,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最好的判断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不能“雾里看花,水中观月”。

  对于中国的发展壮大将如何影响世界,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用最平实的语言告诉大家,中国人民要的是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国人民想的是和平发展的世界。

  习近平:“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和平的基因深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理由都不能动摇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意志。中国的发展不会牺牲别国利益,只会增进共同利益。中国将同各国一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世界上的路,只有走的人多了,才会越来越宽广。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演讲中,习近平用莎士比亚作品《哈姆雷特》中的名句引出了自己的人生信念,大家用会意的笑声予以回应。

  习近平:“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中国陕北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子当了农民,在那里我度过了7年青春时光。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的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我相信,每个读过莎士比亚作品的人,不仅能够感受到他卓越的才华,而且能够得到深刻的人生启迪。

  中英人民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两国人民加深彼此了解的意愿都很强烈。习近平主席此次英国之行看望全英孔子学院师生代表,他还会见英国友人,不忘为中英关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老朋友。习近平在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的致辞中就用“化学反应”来形容中英文化交流的作用和效果。

  习近平:我高兴的看到,通过人文交流,中英两国文化的精华正在对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比如英国民众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对中式教学法的宣介,认识到“严师出高徒”的积极效果,同样这部片子中中国网络的热播,也让中国民众认识到“张弛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希望在座的各位教师再接再厉为中英友好事业添砖加瓦,希望孔子学院继续秉承相互尊重、友好协商、平等互利的校训,为传播文化,沟通心灵,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访英期间,习近平主席还深入乡村酒吧,走进企业学校,接触普通民众,身体力行,引经据典,讲述一个个中英友好的佳话,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情。交部长王毅在习近平主席访英接近尾声时表示,习近平主席此访立足英国,面向欧洲,辐射全球,是我国运筹大国关系和外交全局的重大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圆满成功。习近平主席在短短一个月内接连访问美国、英国这两个西方政治重镇,有力促进了大国之间的良性互动,展现了中国外交的生机活力。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
姚增科在宜春市看望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
  本报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政协新闻网
江西省政协: 贫困县“清零”背后的政协力量
蔡久伟   “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赣县区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