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中法友好新名片(第一现场)

21.09.2014  10:03

邓小平广场”标牌。记者 李永群摄

参加“邓小平广场”命名仪式的蒙塔尔纪学生。记者 李永群摄

9月19日,法国蒙塔尔纪市火车站前广场热闹非凡,“邓小平广场”命名和揭牌仪式在这里举行。本报记者注意到,通往车站的大道两旁悬挂着巨幅中文标语“中法友谊”,大红灯笼高挂在绿树枝上,站前广场上飘扬着中法两国国旗,一群当地学生身着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T恤衫,微笑着对记者用中文说“你好”。

临近中午,《义勇军进行曲》和《马赛曲》分别奏响,揭牌仪式正式举行。标牌用法文和中文写着:“谨纪念20世纪20年代来蒙塔尔纪勤工俭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伟大领导人邓小平。”牌子上印着邓小平青年时期的照片,照片上的邓小平意气风发。从此,蒙塔尔纪火车站前广场被正式命名为“邓小平广场”。

蒙塔尔纪见证了法中交往的一段重要历史。94年前,16岁的邓小平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远渡重洋来到法国,在蒙塔尔纪等地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他经历了求学求生存的艰难历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邓小平等留法勤工俭学的青年,当年正是在蒙塔尔纪火车站下车,来到这个城市做工、学习、探索革命道路。

蒙塔尔纪法中友好协会会长王培文是“邓小平广场”命名活动的发起人,她对本报记者说,从提出命名倡议到获得蒙塔尔纪市议会全票通过的过程非常顺利,这体现了法国民众愿与中国进一步发展友谊与合作的愿望。“邓小平在蒙塔尔纪立下了终生大志,而火车站前广场是他抵达蒙塔尔纪的第一步,因此今天的命名仪式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蒙塔尔纪市市长多尔认为,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邓小平广场”的命名是法中友谊的新见证。

在“邓小平广场”的入口处还矗立着一块纪念牌,用法文和中文镌刻碑文——“伟大的足迹:廿世纪廿年代初,数千名中国青年经历四十天远航,旅程三万公里,背井离乡两个月后来到法兰西,其中三百人在蒙塔尔纪市学习和工作。蒙塔尔纪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策源地,在这历史篇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日后成为中国国家总理的周恩来曾频繁到此。

蒙塔尔纪是一个拥有约1.5万人口的小城,这里的孩子从小就知道邓小平这位中国伟人的名字。聚集在广场上的学生告诉记者,今天他们非常高兴,不仅因为能够参加“邓小平广场”的命名仪式,而且因为他们中的10人将受到中国政府邀请,明年夏天到中国参加夏令营。学生们说,他们都在学习汉语,对中国充满了向往。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