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联赛人才之渴如何解
正在进行的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上,有不少熟识的老面孔都是曾效力于CBA(中国男篮职业联赛)的球员。比如“70后”的巴特尔、陈照升等人“老当益壮”,在球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此外,解立彬、买吾兰、侯冰等球员,在CBA的竞争力已经不足,在NBL则找到了施展身手的新天地。
老队员能够继续自己的运动生涯,从个人选择的角度看无可厚非。NBL这个赛季还会有一到两支球队获得晋级CBA的机会,各队自然都铆足了劲招兵买马。但放眼国内篮坛,俱乐部招贤纳士,人才又在哪里?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球员是联赛的主角,没有足够的优秀球员支撑,联赛的发展就无法真正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也正因为普遍缺人,那些已无缘CBA的老将们,纷纷被NBL球队招至麾下,作用一时还难以被替代。虽然这两年各地新成立了不少职业篮球俱乐部,也都规划了从NBL到CBA的上升途径,但没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一定的时间积累,优秀运动员总量不足的窘境,是眼下NBL乃至CBA都无法忽视的短板。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球员流动体系还不完善,一些优秀的年轻选手在本队难以获得挑大梁的机会,眼看着被按在板凳上,却无法另投他队。这种不平衡加剧了联赛的人才之渴,也提醒人们,篮球联赛的改革还有诸多需要破题之处。
NBA(美国男篮职业联赛)之所以高手云集、享誉全球,还在于美国大学篮球联赛肥沃的土壤,在于NBA发展联盟为那些边缘球员提供保持状态的环境,使他们在残酷的竞争中,随时争取打上NBA的机会。正是学校篮球、发展联盟等构成了美国篮球人才金字塔的厚实基座,保证了顶级竞争力的充分碰撞和展现。
国内大学生篮球联赛虽然也打了十几个年头,但由于教育和体育体系无法接轨等原因,要成为高水平球员的资源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传统的专业队培养体系已日渐式微,最近,全运会篮球赛限制球员年龄一事已被提上日程,这项旨在鼓励各省体育局培养后备人才的措施,也只是在原有结构上修修补补。如果不能从根本上重构篮球的发展体系,不去积极拓宽学校、社会和职业联赛之间的合理通道,构筑起人才厚势,对优秀运动员的渴求,既是近渴,更是远忧。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