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什刹海落选历史文化街区未必是坏事

27.07.2015  10:48

  由于商业味太浓,什刹海、南锣鼓巷落选,未能进入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名单。据介绍,什刹海南锣鼓巷历史上这些地方原是居住区,过多的商业开发并没有使其得到原汁原味儿的保护,没能反应出其原有的价值特性和历史定位。(央广网7月26日)

  什刹海、南锣鼓巷,现在是去北京旅游的人们的新宠。古朴的建筑,繁华的商业街,让人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于商业而言,毫无疑问,这种历史文化的背景无疑是一种宣传的资本,吸引游客的手段。可于文化而言,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与四处流散的铜臭气让文化变得气若游丝。

  因商业味儿太浓,什刹海、南锣鼓巷落选国家历史文化街区。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既然是国家历史文化街区,自然要突出历史文化,而不是商业味道。可反过来讲,如果评选的是国家商业街区,那什刹海、南锣鼓巷入选自然不是什么问题了。

  要原汁原味地保护那些胡同文化,历史遗存,还是以商养文,这的确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尤其是在不少地方,文保部门的经费又那么有限。从某意义上讲,什刹海、南锣鼓巷的商业开发其实恰恰说明了当前文物保护资金匮乏的现状。

  现实语境下,我们不可能完全拒绝商业开发。纵观国内那些历史文化街区,往往都已经被商业包围,一方面是历史文化街区,打的是文化牌。一方面又是步行街,商业街,打的是商业牌。这两者之间究竟该如何平衡?的确需要一个综合的考量,而不是文化部门说文化的事儿,商业部门说商业的事儿。

  从某种意义上讲,什刹海、南锣鼓巷未能入选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其实也是一种反思。这种反思的意义在于如何保护那些历史文化街区?如何在商业和文化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我们既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文化街区变成了商业街,又不能完全拒绝商业,让文化街区变成一潭死水。

  历史文化,这个字眼让人神往;商业似乎就有一点世俗。但这却是无法回避的矛盾。国家历史文化街区的评选,突出的是文化意味,所以什刹海、南锣鼓巷落选了。如果以商业味道浓厚不浓厚论,很多国家历史文化街区恐怕都要落选。因为我们现在保护历史文化的思路就是搞商业,搞旅游,靠门票靠房租来实现所谓的自收自支。但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之下,旅游开发、商业开发过度的问题就会随之而来。类似的问题不只是存在于国家历史文化街区,还有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景区等等。

  什刹海、南锣鼓巷因商业味儿浓落选国家历史文化街区,这是对历史街区商业化过度开发的一种提醒。但问题在于,与商业利益相比,这块国家历史文化街区的牌子似乎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可有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