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会昌林改激活林业发展潜力 林农有了“绿色银行”(图)
会昌县有林地面积331.04万亩,森林覆盖率79.47%。
湿地松基地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3月23日南昌讯(记者 良保)“改革是个好事,我现在感觉好像有了自己的‘绿色银行’。因为等山上的树可以采伐后,每年估计收入有30万元。”现年50岁的会昌县林农胡宗宝面对记者采访,笑呵呵地说怎么也没想到,林改后自己租来的460亩荒山,投入仅20余万元种植湿地松后,有人愿出资150万元收购。
会昌县有林地面积331.04万亩,森林覆盖率79.47%,林木蓄积量845万立方米,是全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有国有林场8个,职工总数1226人,其中在职职工705人,退休职工521人。
“没改革前,林场经营状况不景气,职工工资发放不正常,职工生活没有保障,整个林场是一派死气沉沉的景象,职工面貌消极,被动。”会昌县绿源林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先志说。
2009年下半年开始酝酿国有林场改革,2010年全面启动。“一听到要改革,瞬间头就大啦,一方面因为对林场的深厚情感,另一方面是担心自己今后的就业问题,心里真是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啊。”谈及改革前的感受,原永隆林场当业务员的肖建斌如是说。
林场改革后,返聘护林人员正在巡山。
林场改革后,返聘护林人员正在巡山。
因此,为保障林改顺利进行,会昌县成立“县、局、场”三级宝塔式改革机构,每个场由一名县委常委和一名副县级领导挂点。按照职工安置与资产处置相剥离,同步改制,分场实施,安置职工,理顺债务,整合重组,优化管理原则实施林场改革。
“虽然林改存在的资金问题大,但在国有林场改革一开始,我县就明确了再苦不能卖林场,再穷不能欠职工,再多的改制资金也由政府出。”会昌县政府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到目前止,发放职工安置补偿及职工个人债务、解决林场改革前欠缴的职工养老保险费等,合计投入林场改制资金1.35亿元。
在林场住房困难职工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中,为了让职工买得起房,该县价格定在2200—2400元/平方米。47岁的肖浓波是生态公益林场职工。在改制中,他通过考试,录取到事业编制干部,生活有了保障,如今他花了26万元申请获得了一套119平方的林改房,房子预计年底可以交付使用。
林改就是要激活林业发展潜力,让林农富起来。会昌县在林场重组过程中,返聘改制职工,实现转岗而不下岗。同时,为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探索引进社会资金进入林业行业发展模式,将商品林林场引进战略投资者实行股份制经营。
有着近20年的林场工作生涯的肖建斌,2011年林场转制后,选择了自主择业,在麻州镇桃丰村承包了300亩的毛竹林,政府不仅帮他办理了3万元贴息贷款,还为他送去了资源专用肥、毛竹增长剂等,并享受到了每亩150元的低改资金补助。现今,肖建斌年纯收入达到6万元左右,待遇比原来在林场上班时翻了两翻。
“通过改革,搅活了林场这一潭水,让我们变得有动力、有方向、有活力。森林资源越来越多,职工生活越来越好,林场经济越来越好。”陈先志充满信心说。
林改激活林业发展潜力,让林农尝到了甜头。林场改制中胡宗宝下岗了,他利用在林场工作学会的林木种植、抚育等技术,回家乡租了460亩荒山种植湿地松。目前,共投入20多万元,通过几年的管理,林地生长态势良好,有人出资150万元想收购胡宗宝的林地,但他没有同意。胡宗宝说:“林地就是我的‘绿色银行’,因为等山上的树可以采伐后,每年估计收入达到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