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总结今年工作部署明年任务
成功实现“一年有势头” 努力确保“两年有看头”
12月18日,市委十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动员全市人民切实完成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各项任务,为江西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步伐作出应有贡献。
回首一年来,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紧紧围绕“打造核心增长极”总目标和“做强南昌”总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务实奋进,强力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成绩取得来之不易,发展机遇弥足珍贵。2014年,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一条主线、两个导向、十大关系”的总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保障,始终坚持“三大路径”、“四个聚焦”,强力实施工业、服务业、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四个三年强攻计划,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速打造核心增长极。
打造核心增长极实现“一年有势头”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前三季度全市GDP实现2328.38亿元
今年,我市经济运行顶住了下行的巨大压力,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全市GDP实现2328.38亿元,增长10.7%。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49.82亿元,增长12.8%;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673.83亿元,增长21.5%;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699.41亿元,增长14.5%;省口径财政总收入434.72亿元,增长16.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8.15亿元,增长20.6%;实际利用外资26.02亿美元,增长10.8%;海关出口总值68.76亿美元,增长19.9%。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位次前移、占比提升。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海关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增幅在省内排位实现前移,最多的前移了6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更是在中部省会城市排名第一。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预计今年全市工业投资将达到1250亿元
今年,我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我市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洪都老工业区被列入首批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江铃30万辆整车全面投产,欧菲光光学、光电、光显等项目相继投产或增资扩股,南昌航空城、江铃五十铃整车等项目进展顺利。我市工业经济投入和发展增速继续高位运行,预计今年全市工业投资将达到1250亿元,增长25%。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恒茂梦时代广场、南昌华南城一期等项目相继开业,铜锣湾广场开工建设,天虹、家乐福、麦德龙、大润发分别在我市新增1家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超;89家金融机构和企业入驻全省金融商务区;南昌都市圈国民旅游休闲年票开始发行,预计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31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5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26%。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27家。
城乡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共完成房屋拆迁523万平方米
旧城改造快速推进。万寿宫街区仅用42天时间,就基本完成了房屋征收工作任务,截至12月14日,房屋征收率达到99.51%;十字街、临江商务区、象湖东岸等项目也在快速推进,截至11月底,全市共完成房屋拆迁523万平方米。
拆违拆临强力推进。自10月20日正式启动以来,全市上下迅速行动,截至12月16日,仅用不到2个月时间,拆除临建违建点位450处,总面积达16.03万平方米。
新城建设日新月异。南昌西站投入运营,万达文化旅游城、绿地国际博览城全面开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米大桥西延、红湾大道一期顺利通车,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80%以上站点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有着千里赣江“第一隧”之称的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过江盾构区间顺利贯通,2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朝阳大桥、象湖隧道、九洲高架等“十横十纵”快速路网建设加快推进。
城乡环境明显改观。“畅通省城”、“啄木鸟”活动深入开展,治脏、治乱取得阶段效果,赣江两岸景观亮化提升工程快速推进。“森林城乡 花园南昌”、“鄱湖明珠 中国水都”深入推进,我市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改革开放迸发活力,行政审批事项在中部省会城市最少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先后出台了简政放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统筹推进中心城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第八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市级行政许可事项126项,削减率达36.7%,削减后我市行政审批事项在中部省会城市最少。
区域合作纵深拓展。与武汉、长沙、合肥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了“武汉共识”;与九江、宜春、抚州形成了“前湖共识”;昌九一体化全面启动。
民生投入不断增加,累计投入137.5亿元办好民生实事
今年我市民生工程投入财政性资金96.5亿元、建设性资金41亿元,共计137.5亿元,同比增长25%。91件民生实事顺利推进,特别是列入省市政府考核的51个项目,有46个项目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全年任务的比例达到90.2%。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努力实现打造核心增长极“两年有看头”
明年发展的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3.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实际利用内资增长8%;海关出口总额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9‰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
打造一个改革平台——临空经济区。以临空经济区作为我市改革试验田,参考上海自贸区的体制和做法,先行先试、敢行敢试,努力将临空经济区建成全省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领跑区。
推动五大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向民间资本放开一批涉及公用事业的项目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推广“1+6+X”模式,向民间资本放开一批涉及公用事业、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着力增加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着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对外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施第九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2014年底前基本完成新一轮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深入研究和积极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实施第九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
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分步实施户口“一元化”登记工作
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进一步规范经营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逐步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逐步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探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分步实施户口“一元化”登记工作,率先在城区范围内推动统一的“南昌市居民户口”改登工作,逐步向建成区、组团和四县延伸。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尽快推进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改革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科技金融试点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尽快推进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改革;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群众利益诉求机制、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五大机制,探索建立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新体制。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行生态补偿制度
完善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制度,实行自愿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理顺和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强化环保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实行严惩重罚。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国家级开发区每年新引进1个以上投资不少于20亿元的工业项目
要大手笔招商,紧盯世界五百强、国内五百强和大型央企,力争引进一批超五十亿、上百亿的重特大工业项目。对县区、开发区、新区的考核突出“新、特、大”项目的突破性成效,要求每个国家级开发区每年新引进1个以上投资不少于20亿元的工业项目,重点工业县区每年新引进1个以上投资不少于10亿元的工业项目。
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产业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
放宽门槛,实行非禁即入。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投资领域全部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并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创业热情,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产业建设、重点工程、基础设施等领域,变民间存量资本为现实投入。
明年大力推进100个投资额达2901.5亿元的重大重点项目
根据发改委初步梳理的《南昌市2014年重大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明年我市100个重大重点项目总投资2901.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14.55亿元。创新重大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尽快制定重大重点项目管理办法,把土地供应、产业引导资金、财政配套资金等与100个重大重点项目挂钩,优先保障100个重大重点项目。
实施四个“三年强攻计划”
工业三年强攻计划:2016年全市规上企业实现8000亿销售收入
按照“抓增量、优存量、上规模”的要求,大力实施工业三年强攻计划,即“86436”计划:到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8000亿,工业投资6000亿,打造汽车、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4大千亿产业,着力建设高新、经开、小蓝3大千亿园区,引爆临空经济区区域经济增长极,培育60户龙头企业。明年重点实施南昌航空城、中国北车、江铃福特SUV和轻型客车、江铃五十铃整车及发动机、欧菲光、济民可信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在主城区大力发展都市工业、楼宇工业,突破主城区工业发展瓶颈;力争明年新增1个千亿产业(食品)、新增1个千亿园区(经开区)、新增1户百亿企业(欧菲光)。
服务业三年强攻计划:2016年服务业总收入突破8000亿元
按照“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的要求,大力实施服务业三年强攻计划,即“5568”计划:第一个“5”就是到2016年建成5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即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创意中心、消费中心和营运中心;第二个“5”就是打造商贸、物流、金融、文化和总部经济5大服务业产业,“6”就是累计完成投资6千亿元;“8”就是服务业总收入突破8千亿元。明年重点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推进绿地中央广场、莱蒙都会等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商贸服务业项目建设;学习借鉴福州三坊七巷、成都宽窄巷子等建设经验,开展特色商业街打造,扶持和培育“老字号”的发展,推动夜市街区建设;着力推进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和重点物流企业发展。加大旅游景点宣传,按打造5A级景区的要求,继续抓好滕王阁景区扩建工程建设。
新城开发建设三年强攻计划:2016年九龙湖30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紧扣“两年内逐步投入使用,三年内基本形成规模”的目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万达文化旅游城、绿地国际博览城、联泰智慧城三大“引爆”项目建设。尤其是要围绕居住之城、生活之城、工作之城的定位要求,合理超前配置教育卫生资源,争取各级优质资源聚焦新城。规划启动集老城区人口导入房、安置房、商品房等为一体的“大社区”建设。
旧城改造三年强攻计划:三年时间完成全市旧城改造2200多万平方米
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市2200多万平方米的旧改任务。明年重点推进东湖区下正街、西湖区南浦路、青云谱区井冈山大道以东等新开工项目和东湖区青山湖西岸、青山湖区临江商务区、幸福渠流域等续建项目的连线成片整体改造,力争明年全市完成800万平方米的旧改征迁任务,其中中心城区不低于400万平方米;继续推进拆违拆临,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启动第二轮“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强力抓好土地收储工作,特别是抓好“五到位”的落实。
补足“民生”短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瞄准全面小康目标,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要求,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和“百姓点菜、政府买单”的原则,着重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社会事业、保障性住房、扶贫开发、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八个方面,加快民生实事建设。
强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合理确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进一步加大科教文卫事业的支持力度,重点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等方面加快均等化进程,让全体市民享有优质普惠的基本公共服务。
(记者 陶婧 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