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作家瞄着文学奖写作走不了多远
公式
今年龚古尔文学奖11月4日揭晓,惊悚小说作家皮埃尔·勒迈特凭着《在天上再见》胜出,奖金仅有10欧元,相当于50法郎。同天揭晓的勒诺多文学奖它只颁给全新风格的作家,获奖者是法国作家、导演扬·穆瓦及其作品《出生》,奖金一文没有。在国内人们抱怨文学奖项奖金偏低,随后节节调高,茅盾文学奖调到50万元人民币的时候,法国这两个著名的文学奖却以10欧元和0奖金让国人大大惊诧了一把。
与奖金数额成反比的是,从1903年首次颁奖算起,有110年历史的龚古尔奖一向“以文学性为最高准绳”,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令众多作家梦寐以求,是法国公认的最有影响的一种文学奖。而茅盾拿25万元稿费设立的茅盾文学奖,奖金早就从一千元涨到一万元,又从一万元调到五万元,2011年在李嘉诚的赞助下直翻十倍增加到50万元。问题是,奖金的数额虽然逐级攀升,但影响力并没有水涨船高,远不能跟龚古尔文学奖相提并论。事实上很多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根本无法走出文学圈。 所以说,高额稿酬和奖金能吸引更多的人投身文学,但未必能催生出优秀作品。
我的疑惑正在这里:为什么开设了110年的龚古尔奖只有10欧元的奖金,就能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奖项?而茅盾文学奖从1000元奖金提高到了50万元,它的影响力为什么没有与奖金的涨幅同步成长?
作品价格和文学价值不匹配是常有的事,文学价值的发现有时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文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并不那么重要,一个爱好写作的人从小到大没有适合的文学土壤来成长,成长的过程中也没有顺畅地发表作品,没有同别的作家交流的机会,作品发表后也缺乏真诚有见识的批评,于是这样的氛围也就不可能有好的文学作品诞生。没有好的文学创作条件,奖金就算提高到500万、5000万甚至上亿元,有实力冲击文学奖项的人还是寥寥无几,或者获奖者成了矮子里面拔出的将军,那这个奖项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又从何来?除了资金数额吸引眼球会成为话题热闹一阵,过后,对文学创作几乎没有半点好处。
一次小型的阅读会上,我曾问曾在深圳现居加拿大的作家薛忆沩,对现在的稿酬太低有什么看法?他作为专业作家,生存有没有受到影响?他的答案很让我震动。他说,如果一分钱稿费没有,还在坚持写作的人,那才是真正热爱写作的人。
我知道这个要求太高,作家也有家有口,也得解决衣食住行,但是文学奖项是红利,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标的。如果奖金高到让作家得奖后可以一生衣食无虞,那几乎是妄想。就拿奖金数额较高的诺贝尔文学奖来看,获奖的莫言拿到折合750万元人民币的巨奖却发愁在北京买不到一套像样的房子。所以不要在奖金的数额上做文章,没有好的文学环境和土壤,你就标出一亿元的奖金也选不出传世的作品。
说到底,缺权威性的何止是文学奖,在公信力普遍缺失的年代,各种奖项的光环被磨损,公众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金钱数额,荣誉感被换算成数字。当此之际,才会出现获奖的法国作家喜不自胜、觉得荣耀无比时,我们却盯着人家的10欧元,大感惊诧!其实,不管走得多远,都不该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回到文学奖项设立的初衷,不论是哪国设立的什么名目多少奖金的文学奖,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励作家创新、探索,展示自己的风格,并把自己对人生的洞见思索用最独特的写法传递给读者。如果瞄着文学奖写作,也许会为荣誉而战,如果为奖金而战估计走不了多远。(杨青)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