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筑牢健康江西的公卫屏障

27.05.2020  11:14

  公共卫生体系是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关键屏障。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那么,应如何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水平。

  ■健康报:新冠疫情这场大考,既考出了疾控系统的使命和担当,也考出了疾控体系的短板和不足。进入后疫情时代,江西省在疾控体系改革方面有哪些思考和实践?

  王水平: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疾控系统工作人员深入病房、实验室、社区等重点场所,追踪病源,提出防控策略,做好技术支撑,为疫情防控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疾控体系管理体制不畅、专业能力不强、流调能力不足、信息管理滞后等种种弊端更加凸显,改革完善迫在眉睫。

  一方面,按照“省级强、地市级优、县级实”的原则,优化功能定位,重点提升省级传染病实验室检验“一锤定音”能力和突发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支持省级疾控中心建设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和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装备配置等;大力提升市级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加强生物安全二级(P2)实验室建设,设立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着力提升县级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备配置,满足现场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需要。力争用3年~5年的时间,全面建成现代化设施、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另一方面,改革管理体制,参照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做法,探索省以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建立以技术和专业性为主,兼具一定行政管理职能的疾控体系。实施疾控和医疗“双向培养计划”,提升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保障机制对公益性的疾控机构而言非常重要,江西省下一步将完善疾控人员编制、岗位结构、评聘和薪酬制度等,增强岗位吸引力,提升职业成就感,保障公共卫生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同时,将疾控机构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充分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按照相应预算管理方式予以保障。

  ■健康报:目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绝不是最后一次,江西省如何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王水平:平战结合是关键。自1月21日出现第1例输入性病例,江西省全面落实“四早”“四集中”原则,构建了省、市、县三级救治体系,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覆盖所有县。用不足半个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使全省住院确诊病例全部清零。在935例本地确诊病例中,治愈出院率、中医药参与率呈现“两高”,分别达99.9%和97.9%,居全国前列。

  下一步,江西省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医防融合、平战结合”,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加强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推动成立“1+4”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即一个省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赣南、赣东、赣西、赣北4个区域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功能布局上兼具传染病诊区和可改造的基础条件,在特殊时期可随时调整为战时病房或定点医院,并承担前线应急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等功能。

  在提升综合救治能力上,推进全省二级及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室、感染性疾病产房、实验室等能力建设,选择1家省级中医院建设中医药传染病防治基地,力争2年~3年时间全省传染病专属床位达到1万张以上,三级综合医院全部具备符合生物安全二级以上标准的临床检验实验室,所有县均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同时,强化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职能,建立公立医院履行公共卫生职责清单制度,把公共卫生服务补偿纳入政府财政支出的年度预算,健全公立医院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的运作机制、补偿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发展。

  同时,要以中医药文化为纽带、以中医药产业为支撑、以振兴中医药事业为目的,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事业“三位一体”融合发展。鉴于江西在中医药产业、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文化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基础,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利导政策、项目建设、资金安排、交流合作等方面予以倾斜,助力江西省打造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健康报:新冠疫情防控带来的一个重要启示是预防、救治都要“关口前移”。江西省将如何保障“关口前移”?

  王水平: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重点人员监测排查、社区宣传动员、发热病人筛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康复病人随访等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要固化基层疫情防控的有效做法,将行之有效的做法总结提升为管理制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前移预防控制疾病“关口”,把公共卫生工作纳入社区治理体系,推动防控力量下沉,实行“平战结合”。在平时,主要组织开展健康知识宣传、爱国卫生运动,防止小病酿成大疫;在战时,发挥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组织、物业、辖区单位,以及社区志愿者的作用,形成疫情防控合力。

  筑牢基层防线,灵活有效的激励是关键。为此,在硬件上,将加强基层疫情防控业务用房、设施和必需设备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规范的发热门诊和传染病专科,保障疫情防控职责任务落实。

  在人力资源方面,我国疾控机构仅建立在县级以上层面,基层疾控机构高素质人才留不住,且普遍缺乏临床医学经验,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农村和城市社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则更为紧缺,专业的疫情防控难以深入乡村和城市小区。因此,健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制定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强化人力配置十分重要。在未来的分配制度改革中,江西省将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政策,推行乡镇卫生院人员“县管乡用”,发展基层医疗卫生特色科室建设,提升疾病诊治能力,促进医防融合发展。同时,加强基层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推行乡村医生“乡聘村用”,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加强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和管理,保障其正常运行,便之成为群众看病防病的主阵地。

  ■健康报: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关系国计民生,关乎社会长治久安。疫情发生初期,各地重点防疫物资明显供应不足,海量需求与有限存量之间形成巨大缺口。江西省将构建怎样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王水平:江西省将重点完善物资生产和储备制度,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同时,制定我省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条例,编制全省应急物资保障总体规划和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完善政府应急征用补偿制度,优化应急物资分配机制。

  具体来讲,将依托省内具备较强医疗卫生产业的基础地区,省域内布局1个~2个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生产基地,并引导县级按照“医养用结合”思路,重点支持1家~2家有条件的企业,做到政府扶持和市场运营相互补充,形成“平战结合”的应急保障体系,确保关键时调得出、用得上。加快建立省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逐步将民间储备纳入省级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推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设区市全覆盖,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有机互动。推进省级重点医疗物资保障信息化调度平台建设,对短期可能出现的物资供应短缺,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机制,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