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僚人崇拜生殖器官 1000年前曾救过杜甫性命

24.11.2015  18:31

綦江至今保留的石男根。

  日前,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綦江区文化委共同主办的首届南平僚学术研讨会在綦江举行,来自国内外的90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揭秘僚人这一群体的起源和发展。会上,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南平僚研究中心也授牌成立。

  南平僚以链条式迁徙到国外

  “僚人群体是汉、唐间西南地区极为重要的民族群体之一,在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介绍,僚人是对中国古代岭南和云贵地区一些民族的泛称,包括壮族、傣族等,关于他们最早的记录见于《魏书》。由于自身发展的需求,或者由于民族冲突,中国僚族多次移民。綦江博物馆馆长周铃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僚族的迁徙是渐进的链环式,而不是背乡弃田的长驱式或跳跃式。

  在汉代,南平僚人遭到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杀戮,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迁移到万寿场(綦江东溪镇原名)。到唐代,统治者封南平僚人王才进作为宣慰史(少数民族地区土官),达到以僚治僚目的。宋朝初期,南平僚人没有了统领,便分裂为数个小群体,纷纷在宋朝各疆域作乱,到了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熊本才平定了南平僚军。周铃说:“面对统治者的屠戮,綦江一部分幸存下来的南平僚人向南迁徙,近的到贵州、湖南、广西、云南等地,与汉人融为一起。有的以链式迁徙越南、老挝,还有的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迁泰国,与泰族有族源关系。

  “总的说来,现在约有8000万人与僚人有亲缘关系,分布在中国、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6个国家。

  诗圣杜甫诗歌记载僚人生活

  从上古时期的骆(也称越)到中古时期的僚再到现在,僚人名目繁多,有20余个支系。周铃告诉重庆晚报记者,綦江是南平僚的发祥地,大约在战国末期开始在綦江藻渡河流域出现,活动地带包括今綦江、万盛、南川、桐梓等地。

  除了各类史书上对僚人的记录外,诗圣杜甫也曾在自己的诗歌中记录僚人的生活。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僚学研究专委会会长鲜于煌说,杜甫在夔州(今奉节)生活期间,接触到了僚人,并被他们的勤劳、热情深深打动。在他的五言律诗《十月一日》描绘的就是僚人最重要的新年——旧历十月一日的情景。诗中“蒸裹如千室,焦糖幸一柈”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僚人制作祭祀神灵用的点心的情景。

  另外,杜甫还描述了僚人的许多民族风情,如喜游泳、不畏虎等。“僚人甚至救过杜甫命。”鲜于煌说,安史之乱过后,春荒、夏荒、秋荒接二连三袭来,在杜甫全家饿得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僚人阿段不畏瘴疠之气,翻山越岭去采苍耳(一种菊科植物)给其食用。“杜甫吃水要靠僚人,秋日田地里收获的事情同样要靠僚人。”鲜于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