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车”频现小区惹人烦 如何处理成难题

01.01.2014  20:55

近年来,随着出行代步工具的更新,不少家庭既有自行车、电动车,也有小轿车,而一些被主人淘汰的废旧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或三轮车就被丢弃在了小区内或小区的车棚里。这些“僵尸车”常年占据车棚或公用空间,导致小区内居民常常无处停车,这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小区居民的出行。很多市民对这些“霸占”位置的废旧车辆感到既头疼又无奈。

僵尸车”频现小区惹人烦

如何处理成难题

在赣州市八一四大道一小区内,几辆锈迹斑斑布满灰尘的摩托车停放在公用车棚内。

现象:“僵尸车”长年趴窝

近日,家住赣州市客家大道安居小区的胡先生告诉记者,他搬到该小区快两年了,发现小区的楼道一直停着两辆锈迹斑斑、轮胎扁扁的自行车,让原本狭小的楼道显得更加拥挤。刚搬到这里时,胡先生以为是哪个居民将自家自行车暂时放置在这,可两年过去了,这几辆自行车却一直无人动,保安也不知道车主是谁。

2013年12月29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类似的情况在许多小区都存在。家住客家大道金域蓝湾小区的赖女士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小区属于比较新的小区,她2009年买房后,2012年才搬进去住,可是她发现小区的公用车棚有3辆摩托车常年停放在那里,车身满是灰尘,看样子许久没有人碰过。赖女士表示,小区比较宽敞,自己的车子平时放在小区任何角落都没问题,可是碰到刮风下雨的时候,公用车棚里的车辆就特别多,而无人使用的车辆占了不少位置,导致她们没地方停放车辆。

在青年路原农资公司的一楼道内,记者看到小小的楼道堆放了两辆破破烂烂的自行车、一辆三轮车和一辆小孩自行车。租住在该小区的钟女士告诉记者,由于这个小区地段好,很多是外来打工族租住在这个小区,所以这些车辆的主人不知道是谁,一直没见人去清理过这些车辆。

在黄屋坪路中段,记者看到两辆自行车停放在电线杆的旁边,上面放着附近商家的拖把和抹布,其中一辆自行车车身上锈迹斑斑,车篮子不见了踪影,连坐垫都没了。

居民:影响出行存在隐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废旧自行车常年无人问津,有的甚至在楼道内一放就是几年,不仅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更带来了安全隐患。“停放在楼道内的几辆自行车都是邻居的,已经很多年没骑了,一直搁在那儿。”市民张女士无奈地说,每天从楼道进进出出,一个人还好,比较轻松就过去了,如果再多个人就把楼道口塞得满满的,别人想走都没法走。

家住文清路25号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们楼道内停放的废旧自行车已有两年时间了,而且一到晚上楼道内经常停满自行车、电动车,只能侧着身子上下楼。“不方便倒是次要的,主要是不安全,要是有个什么急事,楼道里堆满了车肯定得耽误时间。”李女士说。

原因:自行车不再受重视

总的来说,自行车遭到废弃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已经不像以往那么重视它了。”文清路25号的胡女士告诉记者,其实在小区内有停车棚,可能是有些人的自行车平常不怎么骑,就直接放在楼道里了,“再就是嫌车棚有些偏远。”胡女士说。

家住环城路一老式小区的曾女士告诉记者:“现在不少人有了私家车,就不再骑自行车、摩托车了。随便往楼道上或小区内一扔就不管了。”另外,曾女士表示,没有地方把这些旧车集中起来也是一个原因。

家住安居小区的张女士说,现在很多人都是骑电动车、摩托车,她自己换了电动车后,自行车就不用了,又不知道怎么处理,就只好把自行车放在楼道里。时间一长,自己也记不起是哪一辆了。该小区的陈先生认为,一些老人恋旧,觉得自行车跟随自己多年,很有纪念意义,不忍心丢弃。所以即使自行车坏了不能用了,也不愿意把它卖掉,而是把它堆放在楼道里。

物管:无权擅自处理

对于这些长期停放在楼道或车棚的废旧车辆,许多小区的物业管理方也很无奈。金域蓝湾小区物业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小区内还算比较宽敞,许多住户又会将车辆停放在自家的楼道内,所以车辆不会很难停,对于车棚里无人挪动的车他们也没办法,毕竟废旧车也是业主的私人物品,车棚又属公共空间,他们物业不能擅自处理。青年路原农资公司值班室一门卫告诉记者,他们小区是老式的小区,建成的时间比较长了,许多又是租客,很难找到这些车辆的主人。(记者刘燕 文/图)

快评

治理“僵尸车” “城管”当出手

小区是城市的细胞,“僵尸车”长期在其间占位,不仅损害了小区居民的公共利益,也有损市容市貌。治理“僵尸车”,无“僵尸车”居民自然拍手称好,“僵尸车”主因涉及一已之利,则往往心有戚戚焉;而作为小区公共环境管理服务者的物业公司,如果说其不想下手显然不对,但如果要让它动真,又因为它收益有部分是要从“僵尸车”主腰包中来,又往往会难为情。这时,我们就得有个强有力的推动者出来。这个推动者,应是城市管理部门。

正因为小区是城市的细胞,打理好其容貌本来就应是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因此,城市管理部门也就有必要将环境整治的触角从大街小巷再伸入到小区,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僵尸车”整治。

相信所有的小区居民都想有个好的公共环境,而相对全体居民而言,“僵尸车”主也毕竟是少数,城市管理部门若展开行动,应该是受欢迎的。(记者罗珺)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