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5岁还在尿床应及时就医 儿童夜遗尿是啥原因
南京市民黄先生的儿子今年4岁了,长得虎头虎脑,但却有一样让黄先生分外烦恼:儿子晚上睡得特别沉,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尿床。冬天“画地图”,孩子很容易受凉感冒,但带着孩子就医,黄先生又生怕各种“激素治疗”会给孩子带来副作用。犹豫再三,黄先生最终下决心带着孩子来到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儿科就诊。夏正坤主任仔细为黄先生的儿子进行了诊断,并开出了抗利尿激素治疗的处方。专家建议,儿童遗尿现象得正确看待,如果到了5岁还在“画地图”,建议尽早到医院进行治疗。抗利尿激素对人体并没有副作用,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可忽略。
儿童夜遗尿是啥原因?
儿童遗尿症即为通俗说法中的“尿床”。夏主任告诉记者,一般而言,孩子在1岁或1岁半时,就开始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而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以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孩子到了5岁,在夜间睡觉时还有尿床的行为,那么家长就应该提高“警惕”,多加注意了。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儿童夜间遗尿情况的发生。
夏正坤主任表示,像黄先生的儿子这样的病例,在每周二上午的小儿遗尿专家门诊上并不是少数。遗尿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遗尿症是指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约占70%~80%,主要病因可有下列几种:①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②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③心理因素:如患儿心理上认为得不到父母的喜爱,失去照顾。患儿脾气常较古怪、怕羞、孤独、胆小、不合群;④遗传因素: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较高的遗尿症发病率。继发性遗尿症多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等疾病。
5到12岁小儿遗尿症高发
小儿遗尿症高发的年龄是5—12岁,但很多家长却一直认为,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会出现尿床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年龄太小的缘故。等到孩子大了,尿床自然会好。另一部分家长的心态则和黄先生类似,认为抗利尿激素等药物干预会给孩子带来副作用,所以并不去寻求正规治疗。实际上,这种“等等看”的态度往往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痛苦。专家告诉记者,家长如果发现小儿有遗尿的情况,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查找遗尿的原因,治疗上多采用综合治疗,即生活管理、膀胱功能训练、唤醒治疗、行为治疗、药物联合治疗等方法。同时,家长应注意避免儿童白天过度劳累,按时休息,晚上早点睡觉;晚饭不要过咸,晚餐后少吃甜食和高蛋白饮料,以免口渴;晚饭后尽量少喝水、饮料和牛奶等,给孩子鼓励,此对营造起夜良好环境,控制病情发展有益。
遗尿治疗有了规范指南
记者了解到,儿童尿床的问题也需要分年龄层区别对待,5岁之前的儿童遗尿行为基本不会采用药物干预,而是通过生物行为进行干预。如果到了5岁以上,孩子依然有尿床的现象,就需要到医院的专病门诊接受治疗,早期治疗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康复。
不少家长担心的药物干预带来副作用的问题,现在也有了好的解决办法。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儿科主任夏正坤等专家的牵头组织下,中国小儿尿床协会于去年11月份成立。“包括南总儿科、南京儿童医院、连云港儿童医院、无锡儿童医院和苏州儿童医院在内的5家单位都是中国小儿尿床协会的会员。”夏正坤说。协会将针对小儿尿床的定义、治疗出台一个治疗的规范指南,同时还会进一步指导患儿的父母正确对孩子进行物理训练。父母可以将孩子的尿床情况,是否按时睡觉、晚上六点后的饮水情况统统都记录下来,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排尿训练。如果一段时间里孩子的尿床情况得到好转,父母可以适当给予一些物质性的奖励。如果孩子对于排尿有紧张情绪,父母应该帮助缓解压力,一些适当的心理疏导,也可以在睡前放一段轻松的音乐或讲一个故事。当面临孩子尿床问题时,一定不要斥责打骂孩子,不要让他觉得这完全是他的错。
扬子晚报记者 杨甜子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