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牢民生之底 托出幸福江西
本报记者 卞 晔
国以民为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十三五”时期,我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包括老幼病残等弱势群体在内的全体人民,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民生保障之网越织越密、越扎越牢,托出了群众生活幸福感。
养老服务体系成型
围绕“着力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工作目标,近年来,我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服务供给,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我省养老服务工作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早在2017年,我省就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市县高质量发展考评内容;从2019年起,省委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主题教育期间聚焦解决的六个重点突出问题之一加以推进,并出台《江西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当前,以“三年行动计划”为总揽的养老服务框架体系基本成型。
为强化兜底保障,政策始终聚焦养老刚需。“十三五”以来,全省建成公办养老机构1473家,收住集中供养等对象4.6万人。同时,全省改造提升公办养老院,近年来,每年统筹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部省彩票公益金近5亿元,支持320余所县级福利院、农村敬老院新建或改造,涌现了萍乡市湘东区、安远县、万安县、广昌县等一批敬老院建设样板。
硬件设施的建设,为我省率先开展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打下了基础。截至目前,全省82个县(市、区)3300余名农村特困失能人员在县级福利院集中照护,城乡特困老年人生活费标准分别达到915元、615元。
立足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我省还大力发展助餐、助医、助行以及家政助洁等配套服务。南昌、抚州、景德镇等地通过腾退、置换等方式,整合闲置资源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总结推广南昌市东湖区“时间银行”等发展模式。农村全面推行“党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等关爱服务,建成站点10225个,覆盖60.4%的建制村。
儿童利益优先保障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我省留守儿童数量众多,截至2019年底,全省农村留守儿童达65.4万人。“十三五”时期,我省坚持“儿童利益优先”原则,牢牢兜住孤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底线,扎实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
省民政厅新组建儿童福利处,专门成立省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全省设立儿童督导员2032人、儿童主任22035人。
为保障孤弃儿童基本生活,2020年,我省继续将城乡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在投入上进一步倾斜农村,统一城乡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目前,我省机构养育孤儿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350元,散居孤儿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950元。
为提高孤弃儿童生活质量,我省还大力推进区域性机构集中养育。2018年,我省印发《关于开展孤儿区域性机构养育工作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孤弃儿童区域性机构养育模式,采取“原地出资、异地代养”方式,保障各地的孤弃儿童能得到更高质量的养育照料、康复特教。
五年来,全省共建成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18个,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实现11个设区市全覆盖,单独设立设区市级儿童福利机构(儿童村)5个,并依托机构设立残联定点康复机构8个、省级孤弃儿童康复基地7个、医院2家、特教学校5所。
社会救助量质齐升
全省社会救助工作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兜准、兜实、兜好”,一张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已经编织成型。
五年来,我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稳步提升。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按照年均不低于10%、14.4%的比例逐年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从每人每月480元、320元提高至705元、450元;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从每人每月270元、195元提高至470元、325元。年均保障城乡对象200余万名。农村特困人员(原五保户)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365元、290元统一提高至615元,城镇特困人员救助标准从每人每月600元提高至915元。
保障范围不断拓展。根据《江西省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我省明确对申请人家庭可支配收入扣减因病、因残、因子女上学等造成家庭刚性支出和必要就业成本后,人均月收入在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之内,认定为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将其中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此外,明确将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重残对象等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以及生活困难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同时,明确低保对象就业稳定后实施一定期限的渐退期。
我省还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2019年,全省32.9万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被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2020年上半年,全省未脱贫户9.6万人中有7.77万人、边缘易致贫户4.9万人中有1.83万人、脱贫不稳定的3.5万人中有2.11万人,被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为江西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兜底保障的托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