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柴静,不如关注我们的内心
□肖时候
去年的此时,柴静因一本《看见》的书招来关注,陷入“依托于央视平台和老男人饭局”的舆论旋涡,被指私生活不光彩,新闻素养不专业。如今,因在美国生小孩被曝光后,再次成为焦点人物,被指不爱国。好像柴静又一次辜负了我们的理想与期望,对她又爱又恨,或恨铁不成钢。
我不知道柴静何时起成了一些人的寄托,或是这个温婉的女子,因其主持风格与行事风格不同于其他的女主持人,跟一些漂亮女明星、女主播、女名流的纷纷扰扰相比,柴静多年来不显山不露水,这更让人刮目相看。众声喧哗之中,一个不经意的蓦然回首,发现还有个与众不同的她,于是相见惊为天人,以为不同凡夫,于是在些许意外中,将自己心中的理想一股脑移情附会到柴静身上,柴静便成了女神,什么当代“林徽因”之类。
后来,或发现孔雀开屏背后也不光是美丽,柴静被传出几许出于大众想像之外的事,显出她并没有多大的超凡之处……于是,粉丝们失落了,失望了,不由得抱怨起来。这怪谁呢?柴静就是柴静,她有她的生活方式,人家压根就没有引导我们到达幸福彼岸的义务。我们对她的想像与期望值,原本就是一厢情愿与自作多情,最终自寻烦恼,人家有过承诺吗,有过表态吗?都没有嘛!我们自己相由心生,情人眼里出西施,自作主张把她想成那么完美,这能怪谁?
当然,或许我们觉得一个公众人物,理当堪为师表,有高尚的情操与追求,起引领社会向上向美之责。这也是我们的想当然,人家要是做不到又能如何?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在这个迷茫的时代,我们或迫切需要一个偶像、一个榜样来表达我们的寄托与理想,寻找一个神话或童话般的符号,柴静在机缘巧合中,刚好被我们误认为就是那个要找的人,能填补我们对纯净的需求。其实,柴静就是柴静,一切的美好都是我们附上去的想象。
其实,追求神话不如做好我们自己,关注柴静之类也不如关注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自己按自己的理想去生活,不乱于心,不困于情,坚守优秀传统美德,做一个纯粹高尚的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不就是一尊高大的“完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