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向美国借“8英寸自行榴弹炮”内幕
美制M55式203毫米自行榴弹炮。
美制M55式203毫米自行榴弹炮。
国际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盟国内部分裂,造成长达45年的美苏两大阵营对垒的国际格局。在壁垒分明的“不亲美、则亲苏”的国际大环境下,“一个中国”认知下的毛泽东及蒋介石的国共统一之战继续进行。“8·23”炮战便是在美苏对抗最激烈的初期发生。
毛泽东早在1950年3月28日就拟定“先打定海、再打金门”的战略。到1955年,解放军以其三军近岸作战优势,逐次完成扫平以舟山群岛(含登步岛)、大陈群岛(含一江山岛)为主的两大浙江外海国民党政府海空基地的目标。国民党政府在台的“美援中央军”,一败再败。毛泽东及解放军受浙江外岛连胜鼓舞,以往对三栖渡海攻岛能力之疑虑遂告降低,认为美国不会因外岛而援助国民党打硬仗,遂实施第二阶段战略:扫平福建省外岛金门、马祖的国民党军队。
1958年3月,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已拟定7月或8月打金、马的方案,中国同时向苏联盟友请拨了大量作战物资,但没对苏联透露详细作战目标。苏联误以为毛泽东准备一举攻占台湾,这样等于顺便扩张苏联在西太平洋的出海口,便大方地全数拨付。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更于7月底密访北京与毛泽东会晤,谈中苏建立联合舰队议题。毛泽东成功地利用此会晤作宣传,制造后来“中苏共识打金门”的国际印象。因此,解放军推迟了原定于7月25日炮击金门的时间,以避免苏联过早介入决策。
毛泽东以“统一中国”为名义,让苏联甘心移交大批现代化武器、政治上虚张中苏联盟声势的心理战也完成,便进行拔除金、马的作战。毛泽东于8月18日正式发布命令:“准备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8月23日,解放军对金门以奇袭炮战方式,拉开了第二次金门战役的序幕。
至于台美同盟关系下的蒋介石,“8·23”炮战前,国民党军队对福建解放军的积极备战早有情资,但不能判定解放军是打金门还是马祖,甚至同时进攻两地,只能命令积极备战。炮战开始后,蒋介石自知若听从美军顾问团之建议撤离金、马守军,军事上除损兵折将、“丢失国土”外,将更丧失直接掩护台湾或未来反攻大陆的金马基地。因此为了台湾民心士气及“国家”安全,国民党军必须坚守金门、马祖。
蒋介石更认为,如果对解放军采用持久战,可能造成美苏于台海直接意外冲突的附加效应,美军若积极“抗俄”,便是国民党军退守台澎金马9年后,配合美军支援反攻、雪耻复国的起点。而国民党军队另一个获益,与解放军向苏联请调武器一样,便是空军自美军取得响尾蛇导弹、装甲兵获得M42、M24战车;炮兵接收8英寸榴弹炮、海军加装鱼雷干扰器等先进兵器,并促进台美基层官兵间的协防患难情感。
由此可知,“8·23”炮战,两岸虽然不脱苏联及美国的政治干涉与军事援助,但在第一线的运筹帷幄中,国共两党统帅根本只是将美苏作为遂行其战争较量的后勤仓库,而一切战争决策仍呈现出蒋介石、毛泽东这两位长期对手,在统帅意志及政策战略上的主动较量。
【1】 【2】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