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内迁血脉存:抗战时沿海工业迁渝始末

14.10.2015  17:47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移驻重庆,为避战火而西行的沿海厂商,也纷纷随之来渝。图为重庆国民政府办公大楼。

  作者:谭洪安

  1938年1月25日,重庆城下半城望龙门附近的沙利文饭店,忽然来了十余位大多说着“吴侬软语”,神色却格外凝重的客人。

  这些稀客并非为品尝那儿有名的英式西餐而来,也无意与近在咫尺的聚兴诚银行(川省首屈一指的民营银行)总部的金融界老友相聚。他们是抗战全面爆发后,上海等地大批迁川工矿企业中,第一拨共14家已抵达重庆的厂商的负责人,正赶来参加一次关乎各自命运的紧急会议。

   西行客 群英会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移驻重庆,为避战火而西行的沿海厂商,也纷纷随之来渝。图为重庆国民政府办公大楼。

  此次会议的召集人,是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专员林继庸。不到半年前,即1937年8月11日,他出任了在沪成立的“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主任委员。

  四十出头的林继庸是广东香山人,早年赴美国纽约攻读化学,归国后受聘为复旦大学理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他曾给奋起抵御日寇的十九路军当技术顾问,与上海工业界尤其是机器业关系较深。

  当日齐聚重庆沙利文饭店的企业家中,不乏业界一时翘楚。如我国氯碱工业创始者、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吴蕴初,在抗战前的国内化工界,他与立足天津的“永久黄”系掌门人范旭东,并称“南吴北范”。又如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专业的浙江桐乡人颜耀秋,他经营的上海机器厂,为沪上华资机器业之佼佼者。还有同样是美国海归的龙章造纸厂经理庞赞臣,他是清末浙江湖(州)商巨富南浔“四象”之一庞家的后人。

  报社编辑出身的苏汰余,是这群企业精英中唯一的重庆本地人。他下海后赴武昌投资创业,打造“裕大华”纺织系,此次随沿海迁川企业一道回渝。来自武汉的另外两人是瞿冠英和厉无咎,他们老家都在江苏,且均为汉口申新第四纺织厂业务主管,代表赫赫有名的无锡荣家。

  当时,除了先期到达重庆的这14家企业外,其余内迁各厂设备、人员,均在辗转西行途中。因战局动荡及人地两生疏,厂商面临不少难题,而国民政府方面急盼工厂早日复工,以供应军需民用。

  面对心急火燎又满怀惶惑的企业界同仁,林继庸开门见山说:“各厂抵渝,势如散沙,非急谋筹设枢纽,不足共策进行。”与会者因此一致决定,筹组“迁川工厂联合会筹备委员会”。

  沪汉渝 一线牵

  沙利文饭店会议两个多月后,在重庆安顿下来的厂矿企业陆续增加到30余家。4月17日,迁川工厂联合会正式成立,大家公选颜耀秋、庞赞臣为正副主任委员,吴蕴初等为执行委员,并规定每年这一天定期召开会员大会。

  该联合会的章程明文规定:“本会以适应抗战建国之需要,协助各厂迁川恢复生产,增强国力,并于抗战胜利后协助迅速复员,增加生产为宗旨。

  日后的事实证明,这个临危受命成立于重庆的战时企业组织,的确为在漫天烽火中保存及延续中国现代工业的宝贵血脉,做出了不能磨灭的贡献。

  其实,这些内迁企业家们一开始的主要目的地,并不是重庆及四川,而是武汉三镇。

  全面抗战爆发之初,资源委员会即委派林继庸等亲赴上海各民营工厂动员,上海工业界领袖颜耀秋、胡厥文(嘉定人,创办新民机器厂)、吴蕴初、支秉渊(浙江嵊县人,现代中国机械工业奠基者之一)等积极呼应,内迁已成多数重要行业厂商之共识。

  到1937年11月12日上海陷落为止,共有民营工厂146家迁出,除部分厂家因路途受阻遭到损失,或被迫滞留外,安全运抵武汉的机械材料共计14600多吨,技术工人2500余人。这些厂商只要稍有条件的,都在积极准备恢复生产,因企业不怕一时亏损,就怕长期停工,何况国难当头,加紧生产也能为救亡图存尽一分力。至1938年元月,共有64家工厂先后在汉复工。

  同时,以颜耀秋、支秉渊为正副主席的迁汉工厂联合会,又有意到武昌城外洪山一带设立临时工业区,安置越来越多的迁入厂家。但当地地价飞涨,一时难以成交,而湖北省建设厅官员更提醒说,省府已决定迁往鄂西,此刻企业在汉作长久之计,似非适宜。随着国都南京失守,战局急转直下,武汉转眼也危在旦夕了。

  拳拳心 游子意

  本来,上海厂商们想过再迁往湘南地区,湖南方面却未表态支持,云南省倒是热诚伸出援手,但路途过于遥远,大宗设备运输尤其困难,四川特别是享有长江航运之便的重庆,成了最可行的选择。

  早在1934年,中国工程学会四川实业考察团发表过一份调查报告,外界对川省投资环境多少有所了解。川中实业界大腕如卢作孚、刘航琛等,均与上海工商界同行有来往,曾数次劝说前者入川。

  当迁汉厂商去留彷徨之际,抱病出川抗战的“西南王”刘湘本人,正住在汉口的医院里。他一向重视四川特别是重庆经济建设,对工厂迁川极表欢迎,马上电令本省工业专家胡光镳飞到武汉,向厂商们介绍四川的资源和设厂条件。刘湘又语气严厉地电示省内各市县的地主们,不得借故刁难迁川工厂的购地需求。

  稍后,四川建设厅长何北衡赴汉,与有意入川的20多位厂商座谈,恳切申述该省急需纺织、炼钢、机器等多项行业投资,并就运输、厂址、电力、劳工乃至政治、金融、捐税等问题,详细探讨研究,令厂商们大为感动。

  此时,官方的林继庸也审时度势,出面替四川“站台”,力促企业继续西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况且形势所迫,上海及武汉本地企业家们不得不当机立断。于是,才有了本文开头重庆沙利文饭店的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