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高校毕业生25.5万人 再创历史新高

26.03.2014  00:44

  今视网3月25日南昌讯(记者 李星)25日,记者从全省就业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今年江西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25.5万人,再创新高。为此,我省将通过加强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引导企业吸纳毕业生,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等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同时,针对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的现实,江西将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就业指导、政策导向 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25.5万人,加上历届未就业毕业生,总量压力更大。”江西省人社厅厅长刘三秋在讲话中说,为此,今年江西将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为广大未就业毕业生特别是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全程的就业服务,加强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和职业培训,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或者积极参与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同时,我省还将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推进以及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此外,还将发挥政策导向,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创新型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加强人才储备,增强发展后劲。

  “要加快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健全基层就业保障和激励机制,实施好‘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鼓励更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建功立业,到中小企业和生产科研一线创新创业、成长成才。”刘三秋说。

   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健全专业预警、退出机制

  “客观地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在于上游,即由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导致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江西省人社厅副厅长刘滇鸣在会上介绍,对此,我们将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

  同时,设立创业、就业补贴,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或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和社会组织就业。

   打造公共就业实训基地 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

  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在于提高各类劳动力资源的技能水平。为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在机制方面,江西正在完善政府购买技能人才培养成果、人才评价、培养激励等机制。

  平台方面,江西正在打造以公共实训基地、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主体的各类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今年江西还将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和“双元制”培养两类试点;举办“振兴杯”等三项竞赛;实施技校“发展质量年”活动、建设技工院校示范校和校企合作示范校、特色专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完善政府购买技能人才培训成果等五项机制,实现新增培养6万高技能人才目标,不断改善我省劳动力资源技能结构。

   加大资金拨付力度 对项目资金实行绩效考核

  任何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资金,“近几年中央对我省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然而我省的资金结余仍处于高位。”如何运用这些资金更好地促进就业,刘滇鸣称,要加快资金的拨付、支出进度,确保就业政策落实与资金使用相匹配,提高使用效率。

  同时,今年还将对项目资金开展绩效评估,如实训基地、孵化基地建设资金等,将评估结果作为分配资金和考核资金使用效果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