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喜:“车补按级别”病在官本位

06.01.2015  16:11

  日前有媒体报道,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已经完成,按照改革方案,车补按照级别高低分为多档。虽然北京市的改革方案还没出台,但不少公务员看到国家机关的方案,还是引发了热议,如果按照这个模式,领导补更多会不会让基层不平衡?不同部门用车不一样如果补贴一样会不会不合理?这个额度的车补够用吗?(1月5日《北京青年报》)

  公车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杜绝公车腐败。车改的基本思路是取消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对需要使用公车人员实行货币补助。

  车补怎么补?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车补标准规定,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显然,这是按领导职务大海、级别高低进行的车补方案。按照这种模式,领导干部比普通公务员要补得多得多,因而引发了公务员热议。

  同是公务活动,却因为职务、级别不同,得到的车补不一样,甚至差距很大。例如两个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去同一地方办同一件事,司局级领导能够拿到的车补是科级的2.6倍,处级领导是科级的1.6倍,明显不利于调动科级及以下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笔者认为,这种车补模式其实是官本位思维的产物。

  为什么车补领导要拿得更多?有一种理由似乎很充足,甚至振振有词:“要知道,原来领导是有专车的,普通公务员没有,现在搞车补,不但领导有,普通公务员也有了,你们要知足!”是的,笔者再补一句:领导如果不多拿,又如何体现领导的尊贵和特权?

  笔者曾在单位车补方案征集意见会上就尖锐提出:车补应取消领导级别,按照工作需要合理确定。应坚持以事为本,而不是以官为本,建议按实际用车情况(每次用车经过审批)凭据报销,并设定报销限额。

  诚然,领导与普通公务员相比,肩负责任更大,岗位更重要,这是事实。但是,领导的职务工资、岗位津贴、奖金等已经足以体现出领导的岗位责任。而车补是对取消公车后用车的一种货币补助,它与领导的职级没有多大关系,不应和领导职级挂钩。车补只应与用车次数、油耗、里程、远近等相关,只应与用车需要和实际用车情况挂钩。并且还要看到,绝大部分公务活动是依靠基层公务员去完成的,而不是靠领导去完成的,基层公务员需要用车的次数、频率可能比领导要多得多。领导职务越高,并不意味着用车越多越频繁。

  总之,按领导职级进行车补的方案、模式,是官本位思维的产物,不利于调动基层公务员积极性,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车改如何改?车补如何补?笔者认为,前提是车补必须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必须体现大体公平,必须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仍需要我们多方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思广益,而不应仅仅与领导职务级别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