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刘道平:建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常态化投入机制

15.03.2016  10:33

  □本站记者  刘文杰

  水库是水利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养殖、旅游、生态等多种功能,也是调控水资源时空分布、优化水资源配置最重要的工程措施之一。此外,水库还是一些市县的饮用水源、应急备用水源和重要战略水源,“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是解决水库工程安全隐患及水缺、水患、水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道平说。

  我国绝大部分水库建设于上世纪50~70年代,受工程设计寿命、极端天气及自然灾害影响,每年有大量水库因灾出险、积病成险,成为新增的三类坝病险水库。“水库出现险情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刘道平说。

  另外,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新增的1万余座水库,绝大部分为从未进行过除险加固的塘升库工程,也亟需进行除险加固,消除安全隐患。

  刘道平介绍,以四川省为例,据2014年底最新统计的四川省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结果,全省共有2321座新增小型病险水库存在安全隐患,其中除784座已安排中央资金进行除险加固外,还有1537座新增小型病险水库亟需在“十三五”期间进行除险加固。

  刘道平建议中央建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常态化投入机制,定期投入中央资金对新鉴定为三类坝的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确保水库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特别是对四川等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增一般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行补助。

  “目前,中央已将小(1)型及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列入中央专项资金补助范畴开展除险加固。但四川省坝高10米以下或库容20万立方米以下的一般小(2)型病险水库险情更为严重,限于无中央补助资金,地方财力又无力整治,仅能带病运行。建议国家尽快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一般小(2)型水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进行中央资金补助,早日消除安全隐患,充分发挥水库工程效益。”刘道平说。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