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uang到简繁之争 传统文化升温汉字很忙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升温,很多跟汉字有关的书籍也因此热销再版,比如已故学者左安民的《细说汉字》。3月12日,出版方郑先生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表示,这本介绍汉字起源和演变的书长销十余年,今年再版后依然热度不减。此外,很多外国学者也对汉字情有独钟,在前不久再版的《汉字王国》中,瑞典学者林西莉趣味讲解中国汉字,通俗易懂。
《细说汉字》长销十余年
《细说汉字》的作者是已故文字学专家左安民教授,他一生致力于文字学及传统古书词义研究。该书最早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上世纪80年代出版,当时名叫《汉字例话》,分为上、下两册,每册介绍了500多个常用汉字的起源于演变。
今年由中信出版社和步印文化合作出版的《细说汉字》是在九州出版社的版本上修订再版。步印文化总编辑郑先生表示,10多年前他从哥哥书架上看到这本书,“一般的汉字书很枯燥,但左先生这本书很简明准确,还引用了很多诗词,以及古词中常见的故事。这种写法很独特,是把汉字放在大的中国文化背景下来讲,很有意思。”
当时这本书已经很久没有再版过,郑先生就找到了左安民的妻子希望再版。“左先生的妻子也很高兴,后来我们就跟九州出版社(2006年)出版了这套书。出版之后也没怎么宣传,一篇书评都没有发过,但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销量,每年大概在1万套左右,这在偏冷门的汉字书领域很难得。”记者从中信出版社了解到,该书今年年初出版后销量很好,预计今年会加印。
把汉字放在文化背景中
郑先生表示,《细说汉字》出版以来有两类人群尤为喜欢这套书,一是学校的老师,二是国外的留学生。近年来,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电视栏目的热播,大众读者对汉字类书籍的兴趣也不断提高,但这类的图书市场却比较混乱。
这本书为何受欢迎,郑先生说:“一个是比较简洁,大概用500字介绍每个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现在大家都很忙,没人有耐心看长篇大论。第二就是它非常准确,对一个字的解释不会凭空而来,左教授下了很多功夫考据。还有第三个、最大的特点是把字放在大的文化背景下,所以你去看字的时候也是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很缺乏。”
在《细说汉字》出版以后,与之类似的书籍也陆续出版。也有人建议郑先生出版一个童书版,他说:“现在社会浮躁,我看到有一些书内容跟这本差不多,只是在根枝末节上做一些改动。或者找一些资料来拼一拼,做一些想当然的介绍。一个汉字如果单凭想象的话,会凭空想出很多解释,这对读者的负面影响很大。这套书是左先生一辈子的心血,我们也想过做童书,但是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汉字书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了的。”
如何看待近期的汉字热?
从成龙洗发水广告的“Duang”字趣解,到冯小刚政协提案引发的“简繁之争”,汉字真的很忙。昨天,记者采访了《咬文嚼字》名誉主编郝铭鉴、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北京语言大学杨尔弘教授,谈谈他们对这股“汉字热潮”的看法和启示。谈到汉字热,王旭明说:“这是好事情,讨论汉字总比讨论王菲和谢霆锋的情史要好一些。”
“Duang”字热会很快退去
谈到网友对“Duang”字的热炒,《咬文嚼字》名誉主编郝铭鉴表示,这实质上是一种文字游戏,我觉得无伤大雅。“这个词是成龙在广告里说的,可能表情有点矫情。这不属于
新造词,粤语的音节要比普通话多,网友乐一乐就得了。”他表示,“Duang”这个词应该不会出现在《咬文嚼字》的年终热词盘点中。
杨尔弘教授同时也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主任,连续多年参与了“年度字词评选”。她认为,没有必过于关注“Duang”这个词,“它本身连汉字都称不上,就是一种拼音游戏,如果不热炒,热度会很快退去的。”
“简繁之争”容易陷入误区
前些天,导演冯小刚在政协小组会议中提议,应逐渐恢复部分有文化意涵的繁体字,别让汉字失传了。这让简体字和繁体字的争议,再度成为热点话题。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认为,“简繁之争”是个老话题,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很多大众读者也容易陷入误区。
王旭明说:“我前两天也写过文章,主要观点是汉字的简体字并非仅仅是建国这几十年修订的结果,人类自从有字以来就不断地在简,汉字简体化是一个趋势。让全民都学习繁体字不太现实,当务之急是组织专家把繁体字继承下来。繁体字本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让一部分专门从事汉字研究的学者,把繁体字包括篆字等知识更好地介绍给大众。”
对于汉字热,王旭明说:“这是好事情,说明大家对文字现象由不那么关心到关心,总比讨论李亚鹏和王菲的离婚、王菲和谢霆锋的情史要好一些。我希望人们关于文字的话题再热点,这类关于文字的节目再多一些。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个如何引导的问题。”
>>链接
外国学者的汉字专著
很多外国学者也偏爱汉字文化,人民美术出版社近期再版了瑞典汉字学家林西莉的《汉字王国》,这套书初版于1989年,至今已被翻译成七八种语言,是西方人学习汉语的主要读物。此前,该书在三联书店、山东画报都曾出版过,内容、语言通俗易懂,也受到国内不少教育专家的推荐。
在新版的《汉字王国》中,图片、绘画资料更为丰富。林西莉从汉字早期的形态讲起,从这些字延伸到中国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国人的房子、独轮车、衣服以及他们使用的工具,讲到产生这些文字的自然场景:乡野、山川、家畜与植物。这也能加深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比如为什么人们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之为“龙头”;为什么中国人见了面不问“你好”,而问“你吃了吗”。
日本的很多学者同样对汉字情有独钟,汉学家白川静的《汉字百话》也于去年4月再版。作者在书中对中国的神话、考古、民俗、训读细节的敏锐观察,并援引了《诗经》《九歌》《周易》《礼记》等典集。此外,还有日本著名敦煌学者藤枝晃的《汉字的文化史》,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了汉字三千五百年的发展与进化。(记者 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