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释放“乘法”倍增效应(图)

22.03.2015  12:16

  江西日报记者 肖苏萍 范志刚

  治污截污、依水添绿,南昌建设水生态文明需要花多少钱?南昌市的回答是,生态文明是金山、银山,更是无价之宝,多花了钱值得。

  南昌上下为何对“绿”爱得如此之深?因为他们心里有另外一本账。这是一本民生账、一本全局账,更是一本长远账。在他们看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百姓的幸福千金不换;在他们看来,好的环境也是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今,南昌的这一生态发展理念,赢得了市民点赞,也赢得了客商叫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大滨水景点内人头攒动,亲水享绿让市民幸福感倍增;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梧桐效应”,引得大客商、好项目纷至沓来……

  南昌治污添绿的生态“加减法”,正在释放着“乘法”倍增效应。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城市更美了,市民更文明了。

  记者走进“水、绿、文”交融一体的红谷滩凤凰洲市民公园,体验因美而带来的文明新风。一对老年夫妇正在观赏赣江美景,一打听,原来是附近居民。见记者采访,老人话就来了:原来江边乱七八糟,到处是垃圾,我们也常往这倒垃圾。现在,美得不得了,谁还好意思倒垃圾?你看,现在地面连烟头都没有。

  在抚河故道采访时,两名男子在跟随我们好一段路后当场“投诉”:“记者朋友,你们采访可不能一味地叫好,也该反映反映差的一面,海关桥那边就有污水在往外排放,你们要管一管。”随同我们一道采访的市水务局干部当即解释说:“两位请放心,那些水是经过处理净化的,是清洁的水,根本不会对抚河造成污染,感谢你们的监督。

  窥一斑而见全豹。南昌市创建办常务副主任魏小俊告诉我们,这段小插曲,是偶然,也是必然。在享受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同时,南昌市民的环保意识也大大增强,文明素质大大提高。他们对这座城市越来越热爱,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南昌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3年来,每天都有近300名志愿者分别在39个主要交通路口和65个主要公交站台开展文明交通和文明乘车排队劝导志愿服务。3年来,他们提供志愿服务23万人次、近100万小时。

  今年初,在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评比中,南昌市摘得桂冠,实现了江西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总结摘冠经验时感慨万千:是全市人民尊重自然,在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中,提高了文明素质,才圆了16年的梦。荣誉是全体市民创造的,保住荣誉更需全体市民努力。

  绿水青山不仅可以给予百姓民生福祉,更可以换来金山银山。艾溪湖是高新区一个美丽的天然湖泊,其东岸的3000多亩建设用地更是“风水宝地”。自2007年以来,众多投资者纷纷向这块“风水宝地”伸出了橄榄枝。

  天平的两端,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生态环境的保护,究竟该如何抉择呢?“生态环境是财富,而不是包袱。只要守住绿水青山,不愁没有金山银山。”在权衡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后,高新区不仅放弃眼前的高额回报,而且舍得投入将开发商眼中的“风水宝地”建成了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为南昌城中添绿。

  绿水青山守住了,金山银山也悄然来临。如今,艾溪湖湿地公园周边的土地升值达到当年土地收益的10倍以上。“”来了,“前途”更来了。湿地公园现在大受广大客商的青睐,他们纷纷将一些重要的研发项目、总部项目和功能性配套项目落户在周边。世界500强贝塔斯曼、ABB来了,央企中国环保节能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来了,他们用资金和项目给予生态环境最热烈的拥抱。

  守得云开见月明。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提升南昌市整体价值的重要砝码,成为南昌市对外招商的一张亮丽名片。南昌生态文明建设“加减法”,还将继续释放“乘法”倍增效应。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