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一年来 创建平安中国新格局

22.12.2013  12:31

  一年来,随着社会治理机制的不断创新,许多实践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为城市积累财富的流动大军,开始享受到城市的公共资源。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开始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各级党组织带着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践行群众路线蔚然成风;一系列专项行动使得社会平安状况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上升;社会组织迎来了新的发展黄金期,不断释放正能量。

  每一段新征程的开启,总让人充满憧憬和期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以什么样的担当,承载起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党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承诺,到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确立,到“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对“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深化,再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纵观开局之年,人们看到了“以人为本”的群众理念,“实干兴邦”的改革决心,还有“天下和、民心安”的浓浓气息。

  一个目标: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前不久,天津市滨海新区康翠社区恂园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外来户”邢恩红当上了小区业主委员会副主任。

  为什么要选他?社区居民只是铿锵有力地说了句:“信得过呗!

  1994年,邢恩红从山东滨州老家来到天津市滨海新区打工,干起了卖菜的生意。一干就是20年,邢恩红还清了老家的债,也有了些积蓄。但不管生活怎么变化,有一样东西,他始终留在身边,那就是他的日记本。

  “2007年6月5日,晴,今天太热,菜卖得还可以,心情就好点。

  邢恩红的每一篇日记,不过两行字。可是,字里行间,满是艰辛。

  “困难的时候,没人嫌弃我,没人把我当外乡人,有些叔叔阿姨经常给我送饭吃。天气不好,社区居委会买来了雨棚,用来摆摊。”邢恩红说,“更没想到的是,大家让我承包了社区超市。

  扎根、融入、幸福,作为一名流动人口,邢恩红在外地找到了家的感觉。如今,当选社区干部的邢恩红决定再在这里干上20年,并保证拿出十足的劲头,为左邻右舍服务。

  流动大军给城市带来了财富的累积,理应享受到城市的公共资源。基于这样的共识,各级政府始终围绕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一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从管理到服务,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经济适用住房配售给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中小学向流动人口子女开放;统一的“五险一金”制度,并实现异地接转……

  从排斥到欢迎,逐渐成为一种风尚:“暂住证”改为“居住证”,“盲流”变身“新市民”,“不闻不问”转为“零距离服务”……

  一个导向:解决好群众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俗话说,养儿防老,可是,很多家庭确实存在着“年轻人不着家”的情况。对此,年轻人也抱怨,“工作太忙,抑或分隔两地,照顾老人实在是有心无力。

  怎么办?唯有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社会治理,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服务,是一项服务群众、温暖人心、凝聚民心的事业。今年年初,江苏省苏州市葑门街道就在“养老服务”上下了一番功夫。

  “街道老龄化情况显著,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万人,其中不少是空巢、独居老人,一日三餐是老人们发愁的难事。”葑门街道办事处主任谢芳说,为此,今年1月7日,他们在觅渡社区试点开办了老人食堂,受到老人们的普遍欢迎。

  “养老困局”的破解,折射出一个道理:社会治理是一篇大文章,但是,只要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这篇文章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读起来也会其乐融融。

  广开门路听民意。“国家信访局今年7月1日起,全面放开网上投诉受理的内容。截至11月25日,共受理投诉130172件。”11月28日,国家信访局副局长李皋向公众介绍,通过认真办理,他们发现,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是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

  真抓实干解民忧。“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一直被群众所诟病。对此,在今年11月5日召开的全国治安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公安部主动查找问题,并作出承诺,“可以不开证明的不要让群众开证明,可以一趟解决问题的不要让群众跑两趟,可以不回原籍办理手续的不要让群众来回往返。

  践行群众路线。自今年6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各级党组织带着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切实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通过各种亲民活动的开展、各项惠民政策的出台,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

  一个抓手:打造更高起点的平安中国

  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什么?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平安中国。

  今年以来,从公安部集中开展夏秋社会治安整治,到“两高”出台司法解释惩治网络谣言,从各地积极开展打击电信诈骗、污染环境犯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上升,社会平安稳定总体状况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平安,不但包括交通安全上的出入平安,还包括日常工作中的生产安全;不但包括周边环境的绿色安宁,还包括食品药品的入口安心;不但包括打击犯罪方面的除暴安良,也包括社会管理上的安居乐业。

  “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作出重要指示。这为打造更高起点的平安中国指明了方向——更高起点,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源头性、基础性工作,更好地掌握平安建设的主动权。

  正因此,各地实现工作机构下设,工作力量下沉,工作重心下移,基层社会管理呈现“职能聚合、精细服务、多方联动”的特点。其中,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首要环节和第一道防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受到了广泛欢迎。

  “不搬,我们为啥要搬?”“60平方米的房子,拆了之后能不能补偿我们90平方米?”这是今年5月,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房屋征收办公室副主任杨耀伟遇到的一幕,房屋征收旨在为漯河市解放路沙河大桥的建设项目“让路”。

  “建沙河大桥事关全市人民切身利益,补偿方案公布后,群众反应强烈。”房屋征收办当即决定征求群众意见,对补偿方案进行社会评估。

  通过征求意见,被拆迁户提出了“就近安置”等6条意见。对此,召陵区委政法委又联合房屋征收办召开了由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代表共同参加的“拆迁补偿方案风险评估会”,认真吸纳了群众的意见。

  事后,谈及项目建设顺利施工的经验,杨耀伟说,抓平安,重在抓源头;抓源头,重在抓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为决策系上了一道“安全带”,可有效防止因决策、项目的仓促上马给社会稳定留下隐患。

  一个转变: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

  面对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曾经政府“大包大揽”的社会管理模式效应递减,出现了许多政府管不到也管不了的问题。

  怎么办?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将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职能与社会自下而上的自发力量有机融合、形成合力。

  这样的场景不再陌生:在多地发生的地震、火灾中,涌现不少社会公益组织,它们承担了大量的社会爱心捐助。

  这样的尝试不再轰动:助老助残、项目评审、队伍培训,甚至是政策研究,政府开始向社会组织采购各类社会服务项目。

  这样的政策不再稀奇:给社会组织“松绑”,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下大力气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

  为释放社会组织的正能量,今年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会议明确,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

  由此,社会组织迎来了新的发展黄金期。“政府要把一些职能转给行业协会来做,才能真正实现‘内行管内行’,对企业的管理将会更具体、更细致、更有针对性。”浙江省义乌市玩具行业协会会长李樟新用了三个“”字,表达他们承接政府职能的意愿。

  事实上,李樟新所在的义乌市玩具行业协会正在积极争取并已承担了一些政府职能。比如,协会出台了玩具产品出口的备案登记制度,与检验检疫局共同发放出口“牌照”,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

  社会治理是对全社会的治理,也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专家认为,虽然现阶段社会组织的运作、发展仍存在多方面不足,但是,政府应充分认识它们在社会治理中的“政府合作者”角色,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活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