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猎人”维护的不仅是共享单车
当共享单车越来越多,二维码和车牌被破坏的现象也愈发严重。寻找坏掉的共享单车,几乎是90后女生李冬雨每天都要做的事。只要看见被划掉车牌的共享单车,她都会随手补上,书包里总是装着一支马克笔,“走在路上,会不自觉地找坏掉的车,都成习惯了。”李冬雨说,在北京,像她一样随手修补车牌、维护共享单车的人并不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单车猎人。(4月21日《中国青年报》)
近段时间,共享单车屡屡被破坏,成为了不少人批判国人素质的一大“利器”,甚至有人发文提出“中国城市目前还配不上共享单车”。面对共享单车运营后的种种悲观情绪,单车猎人的行动,维护的不仅仅是共享单车,更是这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在犯罪学范畴内,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破窗效应”,讲的是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当前,虽然各大城市,对涉及共享单车的不良现象,都进行严格的纠治,但法律法规的确还不大健全,管理制度也还不够全面。不少人心中的恶意,受到网络上一些负面新闻的刺激,也逐渐得放大,他们会想到:“既然社会上有那么多私占共享单车的人,我私占一台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吧?”就在这种侥幸心理的影响下,模仿不道德的行为,就成了少数人谋取私利的理由。此时,我们的社会急需要强大的正能量,全面抗击负能量的蔓延。
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可以看到,在不少人私占、破坏、藏匿共享单车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主动站出来,在街头小巷,用自己的方式解救“被困”的共享单车,虽然其中运用的一些方法并不能得到广泛的认可,但毫无疑问,爱护共享单车已逐步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单车猎人的行动,则是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一面。
当这种举手之间的善意,成为人们共有的习惯,其中迸发出的力量将照耀整个社会,要知道,善意也是能传染的。北京女孩李冬雨的行动在网上得到一片点赞,在大家普遍关注的同时,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主动加入单车猎人的行列。
爱护共享单车,在未来一定会和“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擅闯红灯”一样,成为社会上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而现在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保护这善意的火种。
文/严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