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公祭仪式举行 全城拉响警报
今天是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馆集会广场布置得庄严肃穆。广场西侧巨大的灾难墙,灰黑的底色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4个白色大字。在首个国家公祭仪式上揭幕的“国家公祭鼎”威严地放置在公祭台正中。
面向公祭台的左侧是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形的花岗岩雕塑,上面写着“1937年12月13日-1938年1月”,这是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在最黑暗的40余天时间里,30万同胞被惨遭屠杀。
在面向公祭台的右侧,悬挂着巨大的和平大钟,再远处是一座残缺的城门雕像。在广场的地面上,铺满了白色的石子,寓意30万死难同胞。现场气氛凝重,集会人群入场时,石子碰撞的声音在广场内回响,仿佛听到了死难者的控诉。
上午10点,国务委员王勇宣布仪式开始。公祭仪式开始,在军乐团伴奏下,全场唱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凄厉的防空警报声划破了南京上空,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默哀结束后,军乐团奏响低回空灵的安魂曲。16名礼兵抬起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发表了讲话,截至发稿时,仪式进行到这里。之后,将有南京青少年代表朗诵《南京和平宣言》、各界人士撞响和平大钟、放飞和平鸽等环节。
纪念馆本身的变化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去年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之后,纪念馆在“历史”与“和平”两大主题的基础上,以“胜利”为主题进行了大规模扩容。在“南京保卫战”、“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历史见证”等既有展陈的基础上新增了《不屈的抗争》、《法西斯的投降》、《正义的审判》、《争取持久和平》等五个部分,新增展出图片1100余幅、文物6000余件(套)。明天起,该展览将向公众首次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