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虐童案”戳中儿童维权软肋

22.07.2015  18:06

  由该案更应反思,如何为儿童提供安全的庇护场所,如何通过法律与制度的完善和设计杜绝虐童行为滋生

  南京“虐童案”自从案发后,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7月20日傍晚,江苏省南京市检察院政务微博发布消息称,李征琴涉嫌故意伤害罪一案,由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依法向浦口区法院提起公诉(7月21日《现代快报》)。

  早在该案批捕环节,公众的愤怒之声就不绝于耳。的确,一名年幼的儿童遭受如此虐待,公众自然希望能够给予儿童养母严惩,让虐童行为人都能警醒和觉悟。如今,更多的舆论关注焦点在于,报道中残忍的养母到底会被判处何种刑罚。其实,由该案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如何补强儿童权益保障的短板。

  从报道可以看出,被虐儿童对养父母的感情很深,甚至在案发至今一直想念养父母。不难看出,在该案中,裹挟了情感与法律的认知,而法院最终的判决,也可能会考量道德情感方面的因素。现实中,类似的虐童案并不少见,能够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则是凤毛麟角。在一些家庭中,即便是亲生父母,也存在情形不同、严重程度不同的虐童行为。在常态思维下,这往往被视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为了孩子好”等等,并没有被看作是违法甚至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