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探寻农村种植业人工短缺突围之道

21.10.2014  19:02

    日前,笔者在南城县上唐镇采访时,一群桔农围了上来,谈收成、话希望,但说得最多的还是人工短缺问题。人工短缺在种植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农村种植业,如果经营观念、采收方式没有大的改进,必定很难有进一步作为。”该县农业部门负责人徐新飞这样说道。

     现实劳动力的构成与分布给人以无奈

    上唐,是南城县蜜桔种植大镇,目前蜜桔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年产量在6000万公斤左右。每到蜜桔采摘时,这儿的蜜桔种植户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丰收了,每家每户都得挣上一笔,少的一两万,多的十多万。可担心的是,采摘蜜桔,是一项人工活,每个桔子都得靠人一剪刀一剪刀地剪下来,取不得半点巧。

    “女工一天八九十元,男工一天160元,可还是很难请到人。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剩下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只得请一些五六十岁的。”说起这些,该镇上舍村蜜桔种植大户李细仂显得很无奈。可不是,年纪大的人采摘蜜桔,一来效率低,两天的活三天才能干完;二来容易出事故,让人提心吊胆。这不,前不久镇里一位67岁的老人在采摘蜜桔时,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

    徐新飞还跟笔者讲了这么一件事。该县浔溪乡地处山区,土壤、气候都特别适宜种植金银花。有人在这里试种了100多亩,非常成功,可眼看丰收在望,这成片的金银花却被种植户无情地放弃了。原因很简单,很难请到人来采摘。如果高价雇人采摘,花费与金银花的市场销售价相差无几,没有什么利润可谈。

    “目前,我们县里蜜桔种植面积达22万亩,年产量达2.5亿公斤,可以说是山上再造了一个南城,这还不算麻姑仙枣、黄花梨等特色产业。可是采摘,始终是种植户心头的伤痛。”徐新飞这样向笔者介绍说。

     经营观念与生产方式的转变给人以希望

    在采访中,南城县一些种植户的大胆创新,以及县里在这一方面的大胆尝试,让笔者看到了希望。

    不久前,两位临川区的果业种植大户来南城购买麻姑仙枣苗,打算种植30亩麻姑仙枣。笔者问及他们采摘方面的问题,他们笑着说不用愁。原来,他们从事的是以采摘游为主的农家乐,大枣成熟了,就让人来采摘,以助游兴。

    无独有偶,位于南城县株良镇泷油村的白云山庄,每到蜜桔成熟时,县里以及周边县区的许多人就会开着私家车,带着家人来这里采摘。中午,在山庄的食堂里吃饭,临走时,还往往会顺带“”上几块山庄里喂养的土猪肉。“在最热闹的那几个月,每天山庄都得杀一头猪,有时还供不应求。”山庄主人贾建斌对于自己的“超前意识”很是得意。

    前些年,通过市场调研,南城县选定淮山作为推广种植的特色农产品。可没想到的是,尽管做了许多工作,群众并不领情,推广遇上了阻力。怎么回事呢?一打听才知,采挖成了摆在种植户面前的大问题。传统的淮山采挖,得在沙地里挖上几尺深才行,耗时又费力,群众大多知难而退。经过县里相关部门和加工企业的多方考察,2011年从外地引进淮山浅生槽技术,经过试种,在平均亩产比传统淮山种植方式增产60%的同时,采挖难度也大大降低,至少节省人工50%以上。目前,该县已在建昌、天井源、徐家等12个乡镇建设多个有机浅生槽淮山种植基地,面积超过1.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