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今日驶入地铁时代
——写在南昌地铁1号线开通试运营之际
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万千铁军锲而不舍;携手共进,聚力同心,五百万人民今朝圆梦。
2012年7月6日,随着南昌百年老店“黄庆仁栈”的爆破拆除,地铁1号线24个站点全线开工建设。
2015年12月26日,历经3年半的努力,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500万英雄城人民的地铁梦变为现实。
这是改变百姓生活方式的重要一刻,这是南昌城建史上一次零的突破,这是城市实现跨越崛起的惊人一跃。从此,我们昂首阔步迈进了崭新的地铁时代!
南昌地铁建设在国内城市的竞争格局中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跑线上,也进一步确立了南昌在全国核心城市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南昌是一个旧城中心片区交通出行过于集中、老城区道路系统先天不足、交通基础设施相当薄弱的城市。同时,“一江、二河、八湖”及两条铁路线对城市的分割造成“东西不通,南北不畅,越江不便”的困难局面。为改变这种交通困境,改善居民出行条件,迫切需要尽快建设高速度、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建立起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南昌的交通路网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地面交通陷入了拥堵的瓶颈,如何才能让老百姓在这座城市中出行得更加顺畅?轨道交通规划的横空出世,让人们对南昌打造立体交通网络多了一份期许。
2009年7月24日,是南昌地铁建设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昌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同意南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从此,南昌开始奔跑在轨道交通建设的征途中:2012年起力争每年开工建设一条线,2015年起争取每年建成运行一条线……在广大市民的殷殷期盼下,轨道交通建设的强力推进正引领南昌加快步入“地铁时代”。南昌人民从未想到地铁离自己如此之近,对自己的生活影响如此之大。
建设轨道交通,对于进一步完善南昌乃至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壮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加快融入、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具有重大意义。省市领导也密切关注着南昌地铁一步步“茁壮成长”。
省委书记强卫对地铁1号线等南昌基础设施建设寄予了很高期望:“南昌市坚持大思维、大规划、大手笔、大魄力,加快推动一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使城市品位和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提升,值得表扬。希望南昌市继续努力,不断创新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不断展现省会城市的新形象。”
针对地铁1号线运营阶段的工作,省长鹿心社指出:“南昌地铁建成后,运营管理是关键。要提前谋划,建立符合南昌轨道交通运营实际的管理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
“地铁建设全市瞩目、全省关注,必将载入南昌交通运输、经济社会发展史册,并铭记全市人民心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建华如是说。
“大家再接再厉、鼓足干劲,共同把南昌地铁打造成为‘精品工程’、‘效益工程’、‘示范工程’。”市长郭安对建设者提出要求。
从蓝图变现实,南昌地铁始终坚持加强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特别是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的协调对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加速城乡统筹与区域一体化的枢纽功能,把地铁带来的交通优势转化为空间增值优势、产业转型优势,实现轨道交通网络效益的最大化。随着地铁1号线的开通,南昌的地铁建设在国内城市的竞争格局中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跑线上,也进一步确立了南昌在全国核心城市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地铁建设者们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创造了一项项高科技含量施工技术的奇迹,谱写出南昌城建史上的华美新篇章
创新技术破解过江通道难题、“无震动施工”确保周边建筑安全、创下盾构掘进1710米未换刀奇迹、使用“冷冻法”施工最长地铁联络通道……南昌地铁建设过程中,是一项项高科技含量的施工技术创新,不断地刷新着南昌地铁建设速度!从首台盾构机“英雄一号”始发,到地铁1号线通车试运营,地铁建设者们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谱写出南昌城建史上的华美新篇章!
2013年12月12日,随着刀盘缓缓旋转,砂石散落在地,庞大的泥水平衡盾构机在历经398天的掘进工作后,终于破洞而出,出现在地铁1号线滕王阁站。有“千里赣江第一隧”之称的南昌地铁1号线秋水广场站至中山西路站上行线顺利实现贯通,从此结束了700公里赣江无隧道的历史。
“秋水广场站至滕王阁站区间隧道全长1889米,其中跨赣江部分约1200米,整个区间不仅要穿越车流量较大的赣江中大道、市民文化休闲的秋水广场、南昌的防洪屏障赣江东西两岸大堤,还要穿越上软下硬的复合地质段、江中浅覆土层和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等复杂地质段,成为国内施工难度最大、风险系数最高的盾构区间之一。”地铁1号线四标段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千里赣江第一隧”的贯通,南昌地铁创造了国内泥水盾构穿越复合地形实现沉降最小、在泥质粉砂岩层中掘进里程最长的纪录,解决了泥质粉砂岩中施工盾构机刀盘结“泥饼”的世界性施工技术难题。
地铁1号线八一馆站属于南昌的繁华地段,商场聚集、高层建筑较多,许多建筑年代久远。特别是施工地点紧邻八一起义纪念馆,这给地铁施工带来了更多考验。子固路口至八一起义纪念馆区间长370多米,如果地铁在施工过程中不采取保护措施会产生很大的震动,开挖后极易开裂、涌砂、涌水。为此,施工前专家们就制定出“无震动施工技术”旋挖钻机施工的方案,提前对老城区的老建筑物进行了保护,采用冷冻和钢套筒配合的方法保证盾构接收的安全,成功攻克了上软下硬地层掘进技术、复杂地质条件下建筑物沉降控制技术等盾构施工难题,确保对周边的建筑影响降到最低。2014年10月27日,八一馆至八一广场站实现双向贯通,成功穿越繁华的中山路,地铁1号线也在当天实现了“洞通”。
一个个技术的成功突破,赋予了南昌地铁“健壮”的体格;一道道美丽的地铁文化墙,则将南昌地铁车站装扮得熠熠生辉。
您看!秋水广场站的《洪城白鹭》文化墙,就好似一幅临水筑城,择水而居的画卷绚烂铺开。而八一馆站、地铁大厦站和八一广场站这几个站点的文化墙同样经过匠心独运的设计,展现了南昌多元化的城市建设风貌,富饶多样的生态地理环境,苍茫浑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儒雅内敛的城市形象,打造了一张新的城市名片,铸造了新的文化符号。作为城市的又一文化展厅,南昌地铁将南昌大众的审美意识与进步的时代精神融合,为这座英雄城古老的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地铁时代的到来,在改变老百姓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的同时,也给南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次全新的变革
“城市要发展,必须靠地铁。”南昌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柳华认为,轨道交通建设对于实现各片区与中心区的便捷联系,促进赣江两岸的一体化发展,引导城市规模有序扩大,统筹城乡发展支持组团式城市规划布局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铁1号线开通后,将通过提高交通效率增强城市运转速度,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从而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并通过与机场、火车站、公路客运站等对外交通枢纽的衔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当距离不再成为问题后,南昌百姓的工作、生活效率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与提升。
伴随着南昌第一个地铁社区项目——地铁时代广场的落地,首个地铁上盖物业——南昌地铁大厦的建成,“地铁+社区”的综合运营模式已经在南昌落地生根。南昌地铁“地铁+社区”综合运营模式,将给南昌百姓带来“吃住生活在地铁、购物娱乐在地铁、幸福享受在地铁”的生活新方式,许多心理距离很远的地方,都将成为南昌百姓的生活半径。
不仅如此,南昌建设地铁也是产业再造的需要。“南昌修建地铁并不是简单地建设一个地铁网络,更要在地铁网络之上重新开发整合城市用地,将更多的地用来发展服务业。”南昌大学MBA中心主任尹继东认为,地铁会催生出更多大体量、新形态的商圈,促使南昌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地铁1号线的开通,不仅将拉大南昌工业发展的空间,更方便了各工业园区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沟通,这对南昌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未来,地铁1号线、2号线将连接南昌市主要的工业区、繁华商业区、人口居住区、行政区、高校园区,以及铁路、公路、航空枢纽,构成十字形主骨架。
目前,南昌地铁围绕“地铁经济链”布局的众多合作项目已全面开花。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坚持招大联大,大力发展资本性和股份制混合经济,与北车集团联合建立车辆组装生产基地、与兰叶集团合作成立新型材料科技公司、与江西万科合作成立地铁时代置业有限公司。12月12日,南昌北车轨道装备有限公司首列地铁列车下线并完成动态调试,现已投入到1号线运营,实现了南昌地铁“南昌制造”,在南昌建立了自己的地铁列车“4S店”。
地铁是城市扩张的龙头,地铁是经济提速的引擎,地铁更是南昌腾飞的先锋!地铁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南昌“抢占制高点、聚焦增长极、提升首位度、共筑‘四强’梦”目标的顺利实现,奋力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新步伐!(杨忆霖 本报记者 张江 成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