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生既靠“力度”也靠创新

09.03.2015  14:18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题:发展民生既靠“力度”也靠创新——人大代表谈用好“政府账本

  新华社记者陈春园、陈卓、徐庆松

  “民之疾苦,国之要事。钱再少,也不能亏民生。”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财政厅厅长胡强在审议中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再一次宣示了政府的责任和决心。

  “江西是典型的小财政办大民生省份。”他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说,江西原本经济总量就小,面对经济下行、财政增速放缓的压力,省里“把牙缝里省下的钱都投到了民生工程中”。

  胡强手里有“一本账”:2014年,江西筹集800亿元圆满完成50件民生工程实事,全省财政用于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75.6%,2015年将把资金投入增加到1000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刘三秋以“四个感”来概括他对民生工作的理解——搞好民生工作,就是要让群众拥有“获得感”;筑牢社保底线,让群众有安全感;创新服务方式,让群众有舒适感;扩大受益范围,让更多群众更有幸福感。

  “有限财力”如何支撑“无限民生”,要靠工作创新。刘三秋介绍,近两年江西全面推行“助保贷款”,让养老保险中断缴费的特困参保人员申请“助保贷款”以续保缴费,并在领取养老金之前由政府贴息,此举为大量困难户解了“燃眉之急”。

  谈起工作创新,胡强介绍,近年来江西逐步改变以往财政资金“撒胡椒面”式的用管方式,积极探索建立高效多元的财政资金用管办法。2014年,全面推广“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模式,只用少量的财政资金就撬动银行贷款250多亿元,帮助1万多户小微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

  “保民生、保基层、保重点,政府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不能搞锦上添花,着力解决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胡强说,这也是江西民生工作的指导原则。

  大病救治最需政府出手。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卫计委主任李利介绍,江西创新建立五项工作机制,对全省尿毒症血透、重性精神病等8种大病患者实施免费救治,让许多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燃起生活的希望。

  办民生事业要优先考虑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全国人大代表、赣州市市长冷新生建议,贫困地区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建议国家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给予更多倾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