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听民意、看变化、促发展——机关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文章选登之七

11.03.2015  14:15

 

乡村祠堂的文化新生态

 

江西广播电视台  王小平

 

羊年新春佳节,笔者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吉水县八都镇太山村,利用走亲访友的机会,考察了本村和其他亲友村庄的一些祠堂。总的来看,现在乡村祠堂功能单一,主要是举行祭祀祖先、婚丧嫁娶仪式的地方。在新的历史时期,它应与时俱进,承载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气息,赋予其文化新生态,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

  建设乡村文化祠堂应坚持以“”为先。要注重农民群众“”的养成,传承先辈乡贤的道德行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乡村道德模范、好人好事、“文明示范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并在乡村文化祠堂公示褒奖,全面展示农民群众身边的“最美人物”,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建设乡村文化祠堂应坚持以“”为要。要结合时代特点,结合乡村实际,大力弘扬依法治国理念和法治思维、法治方式,通过乡村文化祠堂的文化宣传栏、在祠堂举行重大集体节庆活动等各种形式,宣传法律法规,使村民懂法、遵法、用法,营造风清气正的文明乡风。

  建设乡村文化祠堂应坚持以“”为基。积极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进村入户,定期对农民群众开展科学知识、实用技能、法律常识、健康养生等教育培训。利用乡村文化祠堂的文化宣传栏等载体,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建设乡村文化祠堂应坚持以“”为本。以建设乡村文化祠堂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关键要以人为本。要一切从乡村的实际出发,从农民的文化和精神需要出发,广泛凝聚农民共识、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建设的合力。要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重视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动员他们投身乡村文化祠堂建设。

在赣鄱大地的美丽乡村大力实施“乡村文化祠堂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乡村文化惠民工程,必将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

                  【《江西日报》综合版(2015年3月11日B4版)选登】

 

 

一张榜”带给山村的新变化

 

省委宣传部  段克和

 

   我老家在鄱阳县四十里街镇董林村。虽然年年回家,但今年在家乡过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却大有不同,特别是通过几天的访民情、问民生、听民意,切实感受到了“身边好人榜”带给农村的大变化,带给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

  一、文明节俭过年成新时尚。“现在农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了。”春节期间听到乡亲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为了让农民富了口袋的同时,脑袋也富起来,村“两委”班子充分利用“身边好人榜”发布的契机,特意在春节前选出了两名文明生活、勤劳节俭的典型,用他们的事迹和行动告诉大家应该怎样过年。今年春节期间,村民们铺张浪费的少了,文明节俭的多了;比富赛阔的少了,健康消费的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

  二、主流价值理念成为新共识,争做好人成为新潮流。鄱阳县通过把“身边好人榜”张贴在各村、社区,给身边好人点赞,为先进模范加油。母亲告诉我,现在村里最热闹的事情就是每次“身边好人榜”的公布。按照全县的统一部署,村里每个月评出并张榜发布本村的身边好人好事。他们中有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公婆的孝媳,有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儿童的普通村民,还有关爱病人、随叫随到的“赤脚医生”……通过这些有血有肉的鲜活典型,看得见、摸得着的平民事迹,把正能量播撒到农村的每一寸土地上,使好人评选推介的过程变成全民发动的过程,变成广大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共为。

  一张张醒目的榜单,一个个身边的感动,成为社区村落的靓丽风景,成为催人向上向善的宣传平台,带给村里的变化不仅是道路整洁了、环境舒心了、人际关系融洽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道德修养得到了熏陶,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我走访的不少乡亲都表示,要以“身边好人”为榜样,从小善小德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学好人、做好人。

               【《江西日报》综合版(2015年3月11日B4版)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