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墨:“吃面却成被吸毒”,做生意也得有定力

07.08.2015  10:03

  8月3日,武汉开发区警方例行检查一名有吸毒前科的男子,尿检呈阳性,在“证据”面前,他直呼冤枉。民警反复调查发现,该男子确实有冤情,尿检呈阳性的原因竟是之前吃了一碗面。面老板为调味增香招揽生意,在面里加了罂粟壳。(8月6日《楚天都市报》)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能否让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近日,“吃面被吸毒”的闹剧在武汉再次上演,面老板为调味增香招揽生意,竟在面里加入罂粟壳。虽说赚钱不易,但为了牟取利润,该商家不惜冒着名誉扫地的风险,利用罂粟壳使食客“上瘾”,此举着实害人不浅。

  谈及罂粟壳,当属国家控制的麻醉药品。由于罂粟壳中含有吗啡等物质,被人食用后能成瘾成癖,因此国家对于非法种植买卖、在食品中添加的行为明令禁止。然而该面馆为牟取私利、招揽顾客,故意在出售的面条中添加罂粟壳,导致顾客误食毒品,并险些被冠上“吸毒”的罪名。对于这种无良做法,商家必然难辞其咎。或许业内人士会笑话我们少见多怪,这只不过是行业里“不能说的秘密”,但当食品安全问题真正触及人身安全的底线时,却是万万不可的。

  每当食品安全问题曝出于公众视野,监管部门总会成为众矢之的。诚然,监管渎职的现象依然存在,但食品安全整治行动并未停止。比如今年3月,最高检部署了为期2年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并在今年的专项立案监督活动中挂牌督办了第一批28起制售伪劣食品案件,交办了第一批34件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督办案件线索。当然,社会群众若能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行动中,或许能更加全方位的守牢“舌尖上的安全”。

  不过,由于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手段越发隐蔽,方式日益多样,线索发现和责任认定方面仍存在诸多难题,以致于有关部门不能及时把有毒有害食品“扼杀在摇篮里”。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指望监督部门完成所有的监管,而作为生意人更需有起码的定力和良知,要知道以牺牲他人身体健康为代价所获得的利益是可耻的。一碗掺了罂粟壳粉的面食,轻易将“食客”变成“毒客”,不仅伤了他人身体,也砸了自家招牌。其实只有商家尚德守法才能不被利益熏心,只有用好口碑才能赢得“回头客”,这也是众多餐馆的出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