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泰走廊引领全市发展升级综述
崛起的国家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记者 郭弘毅 摄
聚集区域带动战略,加码加力加压推进吉泰走廊建设,不断提升吉泰走廊“贡献度”。这是新常态下,吉安谋求新作为的理性抉择。
追求发展质速并进,我市抢抓多重叠加的重大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四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战略,坚持推动产业、平台、创新三大升级,以吉泰走廊的率先发展带动全市经济进位赶超、跨越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4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2%;规模工业增加值38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7%;财政总收入107.8亿元,占全市的55.3%……2014年,吉泰走廊的“脊梁”作用进一步显现。
产业升级——坚持集优集聚,坚持错位发展,努力构建富有吉安特色并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升级,是发展升级的核心。
谋变有章法。以打造吉安发展升级的先行区、样板区和带动区为目标,我市强化吉泰走廊“一盘棋”思维,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走廊内“三县四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形成走廊产业整体优势。
井开区重点发展通讯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吉州区重点发展通讯终端及传输、装备制造产业,青原区重点发展光电信息、生物医药产业……目前,走廊内各园区产业发展形成了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良好局面。
集优集聚,是产业升级的关键。
以产业集群为抓手,我市按照“打造主导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发展本土产业”的思路,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壮大提升绿色食品产业,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我市既抓“新”,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项目,也抓“旧”,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项目;既抓“大”,全力引进起支撑作用的大项目,也不放“小”,注重做精做优产业配套的中小微企业;既“外”引,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上下功夫,也“内”培,着力帮扶培育现有企业、本土产业发展壮大,大力促进上下游产品配套,加速产业集优集聚。同时,大力实施“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推进现代服务领域的全面开放,促进服务业迅速崛起,助力产业集聚发展。
产业集群日益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已聚集电子信息企业250多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7亿元,占全市的83.4%。去年,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座谈会暨第28届中国电子工业信息百强企业发布会在我市召开,红板电子、合力泰科技跻身第28届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井开区通讯终端设备产业纳入全省20个示范产业集群,与吉安县数字视听、吉州通讯传输、泰和触控显示产业一起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集群。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电子信息)示范基地和国家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平台升级——坚持产城融合,强化生态建养,努力提升走廊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和吸引力
平台的高度,决定着一个地方发展的厚度。吉泰走廊的环境承载力和吸引力,正是吉安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所在。坚持产城融合理念,吉安加快推进吉泰城镇群建设,以城促产,以产兴城。围绕“一核两翼三带”的城镇空间布局,按照“大规划、大贯通、大组团、大生态”要求,大力推进六大组团、八大片区建设。吉泰走廊“一路五桥”同步推进,连通三县四区,打通城市外环线,实现交通大贯通,形成紧密型生活圈和经济圈。井开区、吉安县、吉水县融城步伐加速,去年建成区面积达65.8平方公里,人口近60万,“大吉安”格局初步形成。
坚持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理念,吉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工业支撑和保障。中心城区十大专业市场建设已见成效,天虹购物中心、新世界等一批高端城市综合体建成营业,全省首个零担物流配送专线开通运营,井开区综合物流园被评为全国十大商贸物流信息平台。昌吉赣客专、井冈山机场扩建项目开工建设……现代服务业的日益繁荣,为吉安的发展升级增添了有力翅膀。
生态环境,是提升走廊区域环境承载力和吸引力的又一重要因素。
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吉安全面推进生态创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资源集约利用,积极融入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争创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着力打造“水清、河畅、天蓝、气净、路通、景美”的美丽新吉安。2014年,吉安首次将加强吉泰走廊生态保护,以人大会决议的形式固定下来,首次出台吉泰走廊区域生态保护实施细则。两个首次,足见吉安生态保护之力度与决心。
环境升级、生态升级,吉泰走廊的魅力正无声释放。如今,地处内陆、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吉安,吸引了越来越多客商的青睐,并形成了台商集聚的“吉安现象”。
创新升级——坚持先行先试,坚持发展导向,努力在改革创新与科技创新中集聚新动力
新一轮改革,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吉安紧紧抓住这次重新“起跑”的机遇,推进吉泰走廊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争创机制体制新优势。
遵循问题导向、市场导向、发展导向,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市专门出台《关于吉泰走廊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加快发展的意见》,重点从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六个一体化”进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保护、招商引资政策和要素市场)、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创新及推进户籍和人才制度改革五个方面,全面提升吉泰走廊的整体性、协调性,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潜力。
目前,吉州、吉水、吉安县完成园区扩调区,井开区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泰和县行政审批改革和园区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吉泰走廊投资公司正抓紧组建,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已经开展,新庐陵公司正积极探索吉泰走廊一体化融资模式……改革营造了区域竞争的综合优势,在提升吉泰走廊城镇群品位的同时,推动着产业升级的提速。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引擎”。我市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找准路子,善借外力,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力促发展动力升级。
一方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科技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打破各类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不断激发科技协同创新潜力。
2014年,合力泰科技成功上市,实现零的突破;“财园信贷通”为企业融资超10亿元,占全市的三分之二;普正药业院士工作站挂牌,成为我市首个院士工作站,新增10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占全市新增的66.7%;走廊区域高新技术企业41家,占全市的58.6%。
创新升级中,吉泰走廊正集聚起强大新动力。(记者曹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