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委员崭露头角 共有17人关注民生问题
江西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已经开幕,记者注意到,会场上有不少年轻的“80后”面孔,他们朝气蓬勃。可能有读者会产生疑问,这些“80后”委员是怎样参政议政的呢?1月19日下午,记者就此展开了采访。
雷芳(左)在接受记者采访
共有17名“80后”委员
记者昨日从大会组织组了解到,参加本次会议的委员共有694名,年纪最大的委员出生于1943年,“50后”、“60后”、“70后”委员仍占主体,其中“80后”委员共有17名。1980年出生的委员有3名,1981年出生的4名,1982年出生的2名,1983年出生的6名,1984年出生的2名。
生于1984年的分别是少数民族界别的雷芳和台联界别的曾澎,雷芳比曾澎小3个月。
最年轻委员是乡党委书记
雷芳生于1984年10月,畲族人,被分在少数民族界别。这个30岁不到的省政协委员是永丰县三坊乡党委书记,该乡有6000多人。雷芳是去年成为省政协委员的。她告诉记者,去年她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省人保厅专门做了回复,吉安市政府则出台了专门的实施意见。
今年,雷芳特意准备了两份提案,其中一份提案关注的是农村“空巢老人”。另一份提案关注的是农村公路建养问题。修3.5米宽的水泥路每公里造价达30万元,国家补助10万元,省市县补助3万元,还有17万元缺口,建议省市县政府加大投入。
为了提案查文献搞调研
委员曾澎1984年7月出生,南昌理工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他准备了两份提案,分别是生态旅游和民办高校教师待遇问题。
曾澎说,旅游与他的专业有些差距,“我仔细查阅了国外的先进经验,也了解了周边省市的做法,并且实地到我省部分地区做了调研。”结合自身实际,他还建议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待遇,“只有待遇能和公办院校保持一致,才能留住人才”。(文/记者何柳斌 张祖珍 图/记者许南平)
来源:中国江西网-江南都市报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